2022-11-19 02:24
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和廣大干部群眾的不懈努力下,良好生態已成為一張靚麗名片,成為天祝縣對外展示形象、實現后發趕超、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窗口。
生態修復顯底色 安全屏障更堅固

天祝縣肩負著黃河上游生態修復、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始終堅持“重在保護,要在治理”方略,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加快實施一批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治山增綠等工程,提升流域整體生態功能。
全力推進國土綠化行動,2016年至今,累計完成人工造林15.12萬畝,封山育林46.81萬畝,通道綠化571.5公里,義務植樹611.22萬株。全縣累計建成禁、休牧草原圍欄510萬畝,輪牧圍欄20萬畝,全縣森林覆蓋率達34.38%,天然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94.54%,縣城綠化覆蓋率達30.5%,綠色底蘊不斷深厚,更好地滿足了廣大群眾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
綠色發展產業興 華銳大地展新顏

依托獨特的區位優勢、悠久的歷史文化、濃郁的藏土民俗風情、秀麗的自然風光,大力發展生態文化旅游產業,六大景區建設穩步推進,“青藏之眼·綠色天祝”品牌知名度和吸引力全面提升,入選“2020中國最具民族風情百佳縣市”。祁連冰溝河國家4A級旅游景區、馬牙雪山、金強河畔、祁連山國家公園等自然風情,“岔口驛賽馬會”、“華銳藏族民歌”、“土族格薩爾”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鞘嶺長城、松山古城、祁連岔山唐代吐谷渾王族成員墓群等古跡吸引大批游客紛至沓來。

大力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持續培育壯大高原夏菜、食用菌、藜麥、牛羊養殖為主的特色產業,全縣高原夏菜、藜麥、藏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27萬畝;特色養殖牛、羊、馬170萬頭只(匹)。“天祝高原藜麥”榮獲國家地理標志,“鬧格爾”“一年一穗”等4個品牌入選“甘味”農產品商標品牌,注冊農特產品商標241個,現代生態農業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生態工業蓬勃發展,累計投入污染治理資金30多億元,治理改造提升企業100多家,金強工業集中區創建為省級工業園區。松山灘百萬千瓦風電基地裝機規模已達55萬千瓦,風電、光電清潔能源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創建只是生態文明建設過程的一個節點,全縣上下將持續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黃河上游天祝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準確把握“三新一高”導向,深入開展“五大行動”,全力抓好“八件大事”,努力建設“八個天祝”,爭創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先行區,奮力譜寫山川更加秀美、環境更加優美、人民更加滿意的時代華章。? ?
(全媒體記者:王春財?張禾)
美麗中國展新顏——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述評
首屆農業生態環境建設論壇在京舉行
習語阡陌第78期:“凈化修復農村基層政治生態”
我們這十年?民生改善|天祝縣藏醫院:在傳承創新中守護百姓健康
我們這十年?生態改善|青藏之眼 綠色天祝——天祝縣創建國家生態...
[天津]市農村中心到津南區、武清區、靜海區開展鄉風文明建設調研
河南臨潁:水墨濕地 生態如畫
農業農村部:我國農業生態環境建設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