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報 2022-10-12 16:52
老話說:“白露谷,寒露豆,花生收在秋分后。”但扶余市三井子鎮太安村村民高啟明9月13日就開始收割花生,收完的花生正在地里晾曬。“現在由于花生的品種不一樣,種植時間也靈活,我們收割的時間也就相對比較早,好多人和我一樣,不到白露時節就開始采收花生了。”
高啟明說,以前自己做農資生意,前幾年聽政府宣傳,太安村的土地是排水能力強的沙壤土地,比較適合種植花生。他隨即利用自己家的土地開始種植,當年就獲得了大豐收。之后,他又加大投入,開始承包土地,專門種植花生。5年的時間,收入連年翻番,錢袋子也是越來越鼓。“今年種了30多坰地,其中4坰是自己家的地,其余是承包的土地,現在預計1坰地能收獲1.3萬斤左右花生。”高啟明說。
研究新的種植模式讓花生增產,是高啟明一直在琢磨的事。“種植花生也有幾年了,農廣校組織的培訓班我積極參加,每屆農博會我都去參觀學習,農業專家來我們村指導時,我也積極向專家請教花生種植知識,目的就是學習新技術,增加花生的產量。”記者從高啟明的話語中能夠感受到他對種植花生的熱情。
“我們村里的幾片花生田,從春天種下第一粒種子開始,就一直備受呵護。專家定時到田里查看長勢,進行田間管理。有專家在,我們心里特別踏實。”太安村黨支部書記韓吉福說。
一直以來,扶余市積極推動高效生態特色農業發展,加快花生特優區建設,做強龍頭企業、精深加工、品牌建設,采取“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基地+農戶+標準化”的運行模式,花生產業不斷壯大,已成為全市第二大支柱產業。“扶余四粒紅花生”被認定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引入國家重點龍頭企業——魯花集團,花生加工轉化率達80%,位居全國領先水平。花生出口量占全國72.3%,全國第一。三井子鎮已成為全國最大花生生產基地,獲“全國農業產業強鎮”稱號。三井子雜糧雜豆交易市場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雜糧雜豆集散中心,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定點市場。
走進三井子鎮萬順家庭農場,院子里堆滿了待去殼的花生,工人們在機器旁熱火朝天地忙碌著。
“每年的10月份是最熱鬧的,農民們賣花生的車一輛接著一輛,院子里收上來的花生堆成小山,特別壯觀。”萬順家庭農場負責人李鳳喜向記者介紹,今年已經收購了100噸左右,大面積花生收獲以后,農場會成立自己的收購隊,走村串戶收購花生。收購上來的花生通過多種工序加工,發往全國各地。
“我為什么選擇在三井子鎮創辦農場,一方面是因為我是土生土長的三井子鎮人,當我有了第一桶金以后,就想回來為家鄉做點貢獻;另一方面,因為這些年三井子鎮的花生產業發展得特別紅火,營商環境各個方面都不錯,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下經營很舒心。”李鳳喜說。
花生銷售好,關鍵是這里有雜糧市場。在扶余市一說到花生,人們都會興奮地提到三井子雜糧市場。扶余縣三井子雜糧市場一期工程2004年投入使用,當時收購業戶達到428戶,年交易量180萬噸,交易額80.5億元。2012年開始啟動二期工程,使三井子雜糧市場不斷壯大。
規模在不斷擴大,好的營商環境也要跟上。近年來,扶余市三井子鎮緊緊圍繞“群眾辦事不求人、企業辦事不跑路、政務服務不關門”的政務服務目標,著力打造穩定公平的營商環境,取得了明顯的階段性成效,讓落戶扶余市三井子鎮的企業安安心心謀發展。
“好的資源環境與好的營商環境,是我選擇在這里辦企業的最大動力。我們在這里這幾年不愁花生收儲問題,資源很豐富。同時,政府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我們也都感受到了。”位于三井子鎮的金鄭糧油有限責任公司銷售經理聶明說。
充足的陽光、肥沃的黑土、優質的水源,以及春季干旱多風、夏季多雨的氣候特點,形成了中早熟花生的優良自然環境。時時刻刻將服務企業和服務人民掛于心,創造出優渥的營商環境。兩者的有效結合,讓扶余的花生產業跑出了發展“加速度”。據介紹,2021年,扶余市僅四粒紅花生種植面積就達到36萬畝,產量約為1.92億斤。今年,扶余市花生種植面積達到112.11萬畝。通過實際調查,今年預計花生平均單產每畝600斤,總產能達到6.7億斤。
新華全媒+丨吉林:國慶游“豐”景
在希望的田野上 | 吉林大安改造鹽堿地種水稻 接近良田產量
雅瑤鄉舉辦“慶豐收 迎盛會”農民豐收節暨重陽節活動
這里的豐收節火辣辣!
“三秋”生產順利 秋糧豐收在望
喜迎二十大|天祝:“牧區繁育 農區育肥”實現經濟效益生態效益“...
湖北監利220萬畝水稻喜獲豐收!農服助力每畝增收300斤!
高州持續一個月“慶豐收 迎盛會” 鎮村慶豐收 花樣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