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8 11:09
突然之間,海灘上出現大量海腸、瀘沽蝦等海產品,讓你免費撿到手軟。這樣如同“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兒,就真實發生了!
據媒體報道,連日來,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高新區多片海灘退潮后,出現大量海腸、瀘沽蝦等海產品,吸引了很多人前來拾撿。據說有的人一晚上撈了上千斤的海腸。一些在現場撿到海產品的人笑稱,這下可實現“海鮮自由”了。許多外地網友紛紛表示十分羨慕、向往。
這些海產品,是從哪兒來的?真的是“天上掉餡餅”嗎?
針對此事,上海海洋大學食品學院陳舜勝教授推測,海鮮大量上岸,一是跟近日氣溫驟降有關,再一個還跟前幾日的大風天氣有關。海鮮大量上岸,是正常現象。
煙臺市海洋經濟研究院的研究員王力勇介紹說,2016年,他們在當地投放過40萬海腸苗種,因為比較好的水質環境,多方面共同作用,品種的自然量增加,那也是很正常的現象。
據報道,海產品被大風吹上岸的事兒并不鮮見。就在上個月,也是在煙臺,臺風“梅花”就曾把大量的海腸吹上海灘。
看來這海灘突然出現這么多海產品,還真不是什么“天上掉餡餅”的事兒。看似偶然的事情,背后有其必然性。先說這天氣,氣溫驟降和大風哪一天到來有偶然性,但是換季的時候這種氣候變化有其必然性。再說這海產品,會不會自己上岸有偶然性,但是隨著海洋生態環境的變好和人工增殖放流,其數量增加有其必然性。
中國環境網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達到了81.3%,相比十年前提高了17.6個百分點。2021年,納入監測的24個海洋典型生態系統,已基本消除了“不健康”狀態。山東省漁業發展和資源養護總站去年8月組織的調研表明,2021年,山東近海現存漁業資源量同比增加約50%,可捕量增加約90%。
健康的海洋生態環境,有利于維護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和保持各個物種一定的數量,有利于我們吃到更多更好的海產品。善待海洋,善待環境,一定會有更多的驚喜在等著我們!
三農快評——從三農角度看問題
聚焦“三農”領域大事、要事、急事、難事,權威跟蹤“三農”領域熱點、焦點、難點、重點話題,獨家解析“三農”新聞事件,認真尋找新聞第二落點,用有速度的關注、有高度的站位、有態度的表達、有溫度的關愛、有深度的見解回應社會關切。
作者丨中國三農發布評論員 常瑞民
尼山論壇:千年傳統文化何以“撩動”年輕人的心
水產品大量上市 豐富上海市民餐桌
大量廢棄蝦塘重啟利用,斯里蘭卡養蝦業即將崛起
武功電商何以“買西北、賣全國”?
越南發生接種非洲豬瘟疫苗后豬群大量死亡現象
連續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我國研發投入何以再創新高
芒果大量滯銷?“賣慘營銷”究竟傷害了誰
8月10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比昨天上升0.06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