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7 09:02
萬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糧。時隔43年,2022年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啟動。這項重大的國情國力調查,事關國家糧食安全、耕地質量保護、生態文明建設、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等大局。外業調查,是土壤普查最基礎的關鍵環節,是決定普查成果科學性、準確性、典型性的核心。

土壤三普外業調查內容與二普有哪些顯著不同?我們國家地表空間上都有哪些樣子的土壤?每種土壤都有什么不同的特性?如何通過外業調查實現對土壤空間變化規律的捕捉?土壤生物有哪些,都具有什么功能,與土壤健康之間的關系是什么?從過去的人為活動對土壤的影響里,我們能得到哪些啟示,讓我們更好地利用和管理土壤?這一次跟隨相關領域專家大咖“課代表們”一起,以江蘇“六朝古都”南京為課堂,帶您劃重點,漲知識!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長、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外業工作組組長沈仁芳屆時將帶領大家一覽南京土壤研究所標本館,這一擁有近70年歷史的展館中收藏的“土地”將“講述”它歷經的滄桑與風采,展現我們廣袤國土空間上多彩的土壤。

活動現場還將與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一級巡視員陳章全跨越1000多公里一鍵連線,對外業調查核心問題進行實時詳細講解。想知道土壤中的生物都有哪些,土壤普查為什么要增加生物調查這一項內容,都會用到哪些方法做這項調查……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孫波將帶您尋找答案!
土壤三普外業調查設計了很多的土壤利用和管理調查項目,從過去的人為活動對土壤的影響里,能夠啟迪我們更好地利用和管理土壤。想了解我國水稻種植的起源?想看到我國古人種植水稻的方式和工具?屆時我們帶您跟隨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張甘霖一起,走進古水稻土標本館,感受七千多年前古人的勤勞與智慧。

除了帶您足不出戶覽遍平原、丘陵、盆地、山地、高原、荒漠等全國各異的自然地理區貌,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副研究員吳華勇和特別研究助理楊順華,將帶您“沉浸式”體驗,直擊外業調查采樣第一現場。

本次“全國土壤普查超級會客廳——外業調查”直播活動由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指導,由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主辦,由中國農影全媒體運營中心承辦。將在農視網、央視頻、新華社現場云、百度、今日頭條、快手、抖音、視頻中國、網易新聞等10+家主流平臺同步直播。10月12日10:00,讓我們一起,感受自古延續至今的農業智慧,觸摸祖國壯麗山河的土壤脈搏!
金山這里的糯玉米有了品牌!這個村是怎么做到景美農富的?
北京市海淀區:“未來農業人才會客廳”現代農業科技展舉辦
央行調查報告:三季度我國貸款總體需求指數環比有所提升
福建首個國家土壤質量觀測實驗站通過驗收
黑龍江省開展農機自動導航駕駛系統安裝情況摸底調查的函
黑龍江省2021年農機質量調查發現違規問題處理結果的通報
遵義市綏陽縣召開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調度會
2022年“三秋”機械化作業服務價格和成本變化趨勢調查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