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9 17:12 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近年來,樂山市沐川縣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緊扣“旅游興縣、產業強縣”工作主線,聚焦縣域文旅資源稟賦,廣泛引育文旅專業人才,不斷優化人才工作格局,全力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引進高端人才打造精品節目
“一直聽說沐川的《烏蒙沐歌》非常有名,今天現場觀看演出,非常震撼!下次還會帶我的朋友來看。”近年來,《烏蒙沐歌》已經成為到沐川玩耍游客的“必選節目”之一。
頗受歡迎的背后源于高質量的創作,更源于一流的創作團隊。“我們學習了《印象劉三姐》《夢幻騰沖》《印象武隆》 等實景劇先進經驗,邀請省、市文藝專家現場指導,高標準完成了實景劇編創工作。”沐川縣相關負責人介紹。
據了解,沐川縣圍繞做強原生態大型山水實景劇《烏蒙沐歌》文旅名片,引進各類文旅人才60人,特聘3名國家級專家為藝術顧問,聘任市場營銷、藝術指導人才2人,對劇本進行深度打磨,完成實景劇改版升級,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近年來共吸引游客850萬人次,年均收入30余萬元。
培育民間藝人做活非遺文化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沐川縣針對專職力量薄弱、專業人才匱乏的實際,積極轉變思維,另辟蹊徑,除引進專業人才外,更注重加強本地民間文化隊伍建設。
依托職業學校建立培訓基地,由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親自授課,開展“沐川草龍”、“沐川竹編”編扎工藝和草龍舞耍技藝培訓2000余人次,確保沐川“非遺”后繼有人。截止目前,全縣共培育國家級非遺文化傳承人1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0人。
學以致用則是該縣文旅發展的另一法寶。在引入外來創作團隊的同時,本土藝人、表演愛好者、乃至群眾都能融入其中,或參與創作,或扮演角色,成為整個文旅發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像《烏蒙沐歌》共有400余名演出人員,他們最大年齡70歲、最小5歲,都是來自周邊鄉鎮的村民、社區居民、下崗職工、機關單位和學校的文藝愛好者組成,每次有表演,都積極參與,外來理念和本土文化在這里相得益彰,共同發展。
創新產研賦能鄉村振興
“沐川竹海、桃源山居、中國魔芋科技園、牛郎坪茶業園區.....”從傳統景區到文旅融合、產旅融合,作為“中國氧吧”的沐川走出了一條生態發展的新路,現在不但好看好玩好耍的地方越來越多,鄉村更是越來越美。
近年來,沐川縣聚焦茶葉、魔芋等特色產業發展,積極探索建立“高校導師+黨政干部”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導師幫帶”機制,先后與四川農業大學、西南大學建立茶葉“教學科研實習基地”、魔芋研發中心兩大產學研協作平臺,引進專家技術團隊2個、高校品牌營銷專業人員4名,累計合作科研項目10余個。建成牛郎坪“五沐茶韻”富硒茶農業園區、沐川璞舍民宿茶文化研學基地、魔芋科技示范園區等一批旅游項目,推動“茶園變公園、園區變景區、民房變民宿”。
同時實施東西部協作“藍鷹工程”,選派沐川職業學校旅游班學生39人到諸暨和瑞溫德姆酒店、諸暨工業職業學校研學,25人到諸暨海亮集團、申科集團和萬安集團頂崗實習,通過“走出去、引回來”,推動文旅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為鄉村文旅產業發展添磚加瓦。
張燕玲 記者 甘國江
“睢”風奔跑發展是方向 | 非凡十年
持續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貴州:綠色發展闖新...
奮力贏得發展新優勢——從重大工程建設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
發展草牧業正當其時
江西南昌縣不靠海不沿江——發揮陸港作用 帶動產業發展
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
【學柏糧、興“六干”、促發展】柏鄉縣醫療保障局 人社局這樣為...
持續做好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篇大文章—貴州:綠色發展闖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