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 2022-12-01 17:18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韓榮
提到耕作就想到土壤,人類數千年農業文明就是與耕地打交道的文明,生產工具的不斷發明與應用大多圍繞土壤耕作展開。而在位于山西省的晉中國家農高區設施農業示范基地大棚里,霧耕技術實現了讓耕作從土壤束縛中得以解脫與解放,也讓耕作從平面拓展向空間延伸,實現了耕作的廣泛性。
從今年7月開始,晉中國家農高區設施農業示范基地開始嘗試氣霧栽培種植蔬菜。在槽式氣霧栽培基地里,栽培箱造型科技感十足,從育苗到采摘,全過程實現一體化、自動化,農民成為“農業工人”。在槽式栽培架上,一片片綠色的秧苗整整齊齊排列,綠意盎然。
晉中國家農高區氣霧栽培基地負責人曹文年介紹,所謂氣霧栽培就是將營養液霧化成離子狀,直接噴灑到作物的根系上,霧化到根部,來給作物提供水分和養分的栽培模式,營養液可以霧化到根部,讓水、氣、肥直接充分吸收,吸收率可以達到95%,同時生長周期可以縮短三分之一,自動化控制噴水、施肥等。
據悉,氣霧栽培主要是將氮、磷、鉀、礦物元素等通過一定比例配制成營養液,然后通過計算機系統的智能化控制,以水肥一體噴霧的形式讓作物吸收營養。通過計算機可以很好地調節水分、溫度、營養、光照一系列要素,讓作物長期處在一個非常優越的環境里面。目前晉中國家農高區氣霧栽培基地有3畝多的槽式、梯形氣霧栽培設施,每次霧化過后,多余的水還會回流到控制中心,經過礦物元素的再次配比,進行循環利用。
“耕地面積是有限的,氣霧栽培方式可以利用立體空間來增加種植面積,達到普通種植面積的兩倍、三倍甚至五倍,產量是普通種植的7倍,芹菜每年均產量可以達到每畝50噸。而且這種技術可以解決連作障礙問題,利于品種的更新換代,同樣的產品,可以一直種下去。”曹文年說。
工人李冬梅多年來一直在晉中國家農高區打工,見證了這里的發展與變化,她高興地告訴記者,“我種地這么長時間了,還真沒有想過沒有土能種菜,科技發展真快,如今這先進的種地技術也‘跑’到咱身邊來了,這日子越來越好了。”
下一步,晉中國家農高區將繼續總結經驗,提升園區管理水平,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運用新技術來拓寬村民們的增收渠道,帶領村民打造本地樣板,共同實現鄉村振興。
山西:襄垣縣延期受理農機補貼申請公告
國家級名錄!茂名信宜2個產品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
[廣西]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科技特派團到馬山縣開展科技服務
24個!2022年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發布
《2021—2035年國家古籍工作規劃》公布實施
中國這十年:我國成功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
[山西]山西省糧油供應充足市場運行穩定
[山西]《山西省“十四五”糧食和物資儲備行業發展規劃》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