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日報網 2022-11-11 10:44
國慶假期前后,福建省寧化縣治平畬族鄉長潭河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生態公廁完成基礎開挖以及400米弱電管網入地工作;玉扣紙非遺傳習體驗中心項目建設有序推進;民族學校中心幼兒園門口人車分流步道項目正在收尾……各重點項目現場,工人們搶抓施工“黃金期”,掀起陣陣建設熱潮。
同坐一條板凳,同一口鍋吃飯,同一個屋檐下交心……近年來,福建省寧化縣從發展規劃、產業帶動、鄉村建設等方面幫助治平畬族鄉、中沙鄉下沙畬族村、石壁鎮溪背畬族村、城南鎮茜坑畬族村等民族鄉村尋找鄉村振興的好路子,讓少數民族鄉村群眾站在美好生活的新起點,日子越過越紅火。
“新業態”帶來畬鄉新發展
寧化縣唯一的畬族鄉——治平,平均海拔678米,距縣城53千米,毛竹林面積15.9萬畝,全縣最高峰雞公崠(海拔1389.9米)位于治平境內,是寧化山之巔、三江水之源。
近年來,縣道、鄉道、通組公路和竹山公路的不斷提質改造,給治平畬族鄉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目前,治平畬族鄉擁有規模以上企業6家,其中竹制品企業3家,培育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45家,甜玉米、辣椒、筍竹制品加工、富硒豆腐皮等一批特色產業逐漸形成規模,帶動28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和500余戶竹農增收。
治平畬族鄉整合當地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與玉扣紙、雞公崠、畬鄉古山寨等特色旅游資源,先后建成畬鄉文化展館、畬醫畬藥館和畬藥谷,讓畬鄉的“文旅名片”“活”起來、“立”起來,打造了“畬客源”“畬鄉硒客”等網紅品牌,實現“流量”變現為“留量”,吸引前來觀光打卡的游客6萬人次,今年畬鄉旅游產值達到350余萬元,巧用“新業態”為民族文化高質量發展趕超賦能,讓少數民族群眾足不出戶就鼓足腰包。
“生態+產業”打造幸福畬村
在中沙鄉下沙畬族村,隨處可見一個個溫控大棚里,各類蔬菜蓬勃生長著。“黨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發展模式解決了該村90%以上村民的就業問題。
“村里利用民宗項目資金種植50萬袋茶樹菇,產值達100萬元,種植苦瓜、花菜、豆角等大棚蔬菜40畝,產值約200余萬元。2020年引進投資1.1億元的智能溫控蔬菜基地項目,準備打造大型連片設施農業基地。”下沙畬族村黨支部書記雷旺金說。
幾年來,下沙畬族村投入800余萬元,打造3600平方米畬村風情文化園1座,配套建設畬族文化交流館、綠化夜景、楊梅園及茶園景觀提升工程。2017年,下沙村獲評國家級“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石壁鎮溪背畬族村以“坡改梯”“山邊溝”“魚鱗坑”等方式利用閑置山地種植油茶3200余畝,荒山變寶,解決本地及周邊村民就業100多人。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傾斜政策,優先統籌安排少數民族發展任務資金,推進寧化民族鄉村產業發展。”寧化縣民宗局局長施海春表示,近年來,寧化縣各掛鉤幫扶民族村部門投入2200余萬元支持下沙、溪背、治平等民族村基礎設施項目8個,實施民族村高標準農田項目900畝、硬化通組公路51.8千米、改建危橋8座、安裝路燈375盞等項目建設,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民族團結進步局面越來越好。
“今后,我們將多地著力做好產業賦能文章,走好民族鄉村振興之路,齊心共繪鄉村振興同心圓。”施海春說。
記者 :王春寶 張兆彬 劉嬌
科技助力智慧農業 數字賦能鄉村振興,2022首屆智慧農業博覽會邀...
【非凡十年 出彩中牟】之三:振興的鄉村
電白區鎮村兩級黨員干部熱議報告酬志滿懷:只爭朝夕擔使命 鄉村...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小廠鎮:產業集群蓄動能 打造宜居新鄉村
廣西百色西林縣:“品牌強農”為鄉村振興注活力
【廣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學習二十大 · 報告摘登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銅錢關鎮:培訓致富帶頭人 走好鄉村振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