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7 14:10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永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大力推進“開放引領、產業強縣”,做大做強生態旅游、生態農業和綠色工業,百里瑤鄉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交出了一份溫暖人心的民生答卷。

(陳健林 攝)
記者 陳平成:
千年女書島,瀟湘永明河;十年奮斗路,邁步新征程。今天的江永,經濟發展全面提速、特色產業全面提質、城鄉面貌全面提檔,“生態綠”成為最亮麗的底色,一個生機勃勃的最美小城展現在瀟湘大地上。江永縣是“長江以南名優果蔬最佳發展地帶”,得天獨厚的地理氣候條件創造了這里優質的農產品。在蔬益園食品公司,新采收的香芋經過多道工序,被包裝成精致的食品。同時,萵苣、豆角、紅薯、蘿卜等農產品,經過深加工,成為備受人們青睞的速食食品。

(陳健林 攝)
湖南蔬益園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 張四玲:
我們公司這十年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現在公司每年可提供綠色優質加工蔬菜1萬噸,帶動基地的農民有1萬多人,安置就業員工300多人,每年為國家創造稅費1000多萬元。在廣發農業公司,剛采摘上來的蔬菜經過分選、分級、包裝、預冷,很快裝運到冷藏貨車上。經海關查驗放行,以陸海聯運方式直抵粵港澳,實現從產地到餐桌的無縫銜接。目前,廣發農業公司建有“粵港澳大灣區菜藍子工程”蔬菜基地5個,種植面積1.21萬畝,聯結農戶1200多戶3200多人,輻射帶動蔬菜種植2萬多畝,配套直通粵港澳30噸冷鏈物流車4臺,每天定向供應蔬菜110多噸。

(陳健林 攝)
十年來,江永縣特色農業實現“從小到大”跨越發展,形成規模集聚。地理標志農產品認證數居全省前列,香柚、香姜、香米、香芋等農產品走向全國老百姓餐桌,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近年來,江永縣在建設“生態保護發展區”過程中,利用自然優勢,大力發展風電環保能源,走綠色崛起之路。目前,已建成黃甲嶺、龍田、上江圩、燕子山等7個風電場,總投資30億元,總裝機容量4000兆瓦。

(陳健林 攝)
在江永產業開發區華皓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們正忙碌著趕貨。公司每天生產各種中高端鋁型材100多噸,產品廣泛應用于航空、高鐵、新能源汽車和5G基站建設等領域。在產業項目建設中,江永縣著力夯基礎、優環境、抓招商、優結構、激活力,從零起步打造電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兩大新興特色產業,在基礎薄弱的傳統農業縣走出了一條后發趕超的工業化之路,形成“一主一特一新”產業新格局,綠色工業實現“從弱到強”跨越發展,形成產業集聚。江永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張登科:
截止2021年底,江永產業開發區共有企業73家,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7家,高新技術產品企業15家,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54.1億元,是2012年20.42億元的2倍多。
每到周末,勾藍瑤村的民俗表演廳熱鬧非凡,游客們一邊吃著“洗泥宴”,一邊欣賞《洗泥巴》《摸魚》等農耕文化節目,感受農耕文化、民俗文化與現代文明融為一體的魅力。

(陳健林 攝)
江永縣蘭溪瑤族鄉勾藍瑤村村民 歐陽緒珍:鄉親們把“牛莊屋”的變遷,以及瑤寨的農耕文化搬上了舞臺。
勾藍瑤寨的“牛莊屋”歷史悠久,先輩們建起上下兩層簡陋的房屋,下層關牛、上層住人,一代接一代。

(陳健林 攝)
江永縣勾藍瑤村黨支部書記 歐陽明俊:新中國成立后,勾藍瑤的村民才陸續告別“牛莊屋”。特別是國家精準扶貧政策落實到村到戶,以鄉村旅游、水果種植替代了傳統產業,讓瑤寨煥發生機。

近年來,江永縣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堅持打好“女書牌”“生態牌”“瑤族牌”,堅持高位聯動、品牌帶動和高標推動,成功創建湖南省全域旅游示范區。市民 劉女士:
這十年來江永的變化真的很大,環境是越來越美了。
市民 盤女士:
我們江永變得越來越美,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市民 蔣先生:
我們的農村變美了,也干凈了,路也通了。
江永縣委組織部副部長 唐麗娟:我們江永的干部永葆“三盯”精神、“三干”作風,努力增強政治判斷力,領悟力和執行力,為江永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奮斗。

(陳健林 攝)
十年,彈指一揮間。這十年,江永縣地區生產總值由29億元增長至87.67億元,經濟增長翻了兩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這十年,是江永縣產業轉型、發展步伐最快的十年。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果籃子”基地28個;成功創建國家4A級、3A級景區、水利風景區6個、省級生態旅游示范區1個,游客人數從2014年200萬人次攀升至600萬人次。
這十年,是江永縣深化改革、發展動能最強的十年。“互聯網+”社會扶貧新路徑入選“湖南基層改革探索100例”,榮獲中國營商環境百佳示范市縣;發展電商企業80家,建設農村電商網點100個,成功入列“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對外開放持續擴大,培育農產品進出口企業22家,完成對外貿易額10億元。
這十年,是江永縣城鄉融合、發展環境最美的十年。東部新區、南部新城、產業園區“三區”加速融合,一批村鎮獲全國示范村鎮、省級民族鄉村振興試點單位等榮譽,18個村入選第五批中國傳統村名錄。森林覆蓋率70.15%,空氣質量常年位列全省前列,全縣天藍、山綠、水清。
這十年,是民生福祉、發展成果最優的十年。2017年如期摘掉“貧困帽子”,2020年所有貧困人口高質量脫貧。每年民生支出占財政支出的70%以上。

江永縣委書記 唐德榮: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永堅定不移地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全力辦好發展經濟這個最大實事,全縣綜合實力跨上新臺階。現階段,江永發展仍處于滾石上山的關鍵期。下一步,我們將錨定高質量,奮力“闖創干”。重點以在全市全省版圖中增加江永分量為目標,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大力推進“開放引領、產業強縣”,深入實施產業升級、項目提速、改革創新、城鎮提質、美麗鄉村、魅力生態、民生改善“七大行動”,全力譜寫現代化新江永華彩篇章。
記者:唐洪波 張帆 江永融媒:謝文彬 陳平成
終于等“稻”你!我們一起去慶云縣嚴務鄉割水稻吧!
安徽:奮力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
重點打造100家示范區 湖南出臺“夜經濟”發展政策
【我們這十年】定點幫扶架起鄉村振興連心橋
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召開綠色低碳發展學習研討會
走進鄉村看變化 | 古路鎮:強化黨建引領 發展特色旅游
襄陽市觀摩團來宜觀摩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工作
二十大時光 | 催人奮進 梨都兒女譜寫復興偉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