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8 11:04
黨代會快評

這兩天,“中國式現代化”被大家廣泛討論。什么是中國式現代化?顧名思義,中國式現代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這樣描述: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農業是國家基礎性產業,農村地區占全國總面積的94%,我們目前還有5億多人居住在農村,“三農”問題始終是貫穿我國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根本問題。沒有農業的現代化、農村的繁榮富強、農民的安居樂業,中國式現代化就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作為一個人口大國,十四億人的飯碗必須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個飯碗就會端得更牢更穩。習近平總書記去年在河北承德考察時曾深刻指出,即使未來我國城鎮化達到很高水平,也還有幾億人在農村就業生活。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既要建設繁華的城市,也要建設繁榮的農村。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技術創新步伐,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造,進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邁上新臺階。
這十年,我國現代農業生產基礎進一步夯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2%,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漸成趨勢,農產品產地設施更加完備,農產品流通更加順暢,農業發展從過去主要依靠增加資源要素投入,轉入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從54.5%提升到超過61%。
這十年,全面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處理垃圾、改造廁所、建設美麗鄉村,村容村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村通路、 通電、通水、通物流、通網絡,極大方便了群眾生活。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個持續的過程,現代化的標準隨著時代的進步也在發展,現代化建設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樓上樓下,電燈電話,耕地不用牛,點燈不用油”,曾是農民對現代化的暢想。如今,“旱澇保收、生活無憂、山清水秀、尊老愛幼”則是農民對當今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描述。使農業成為市場化、集約化和高效益的產業,使農村成為看得見綠水青山、記得住鄉愁的現代化家園,使農民成長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工作得更好,在這些方面,我們還得持續發力。
那么,怎樣才能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這是對中國式現代化的要求,也是對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要求。我們的基本國情是人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積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農業生產以小規模分散經營為主體形態,這決定了我們不能照搬照抄其他國家的經驗做法,而是要走“大國小農”國情下的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這是建設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然選擇。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依然在農村。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億萬農民辛勤耕耘,也需要全社會的推動和參與。在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之際,讓我們堅定信心、同心同德,埋頭苦干、奮勇前進,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讓廣大農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農快評——從三農角度看問題
聚焦“三農”領域大事、要事、急事、難事,權威跟蹤“三農”領域熱點、焦點、難點、重點話題,獨家解析“三農”新聞事件,認真尋找新聞第二落點,用有速度的關注、有高度的站位、有態度的表達、有溫度的關愛、有深度的見解回應社會關切。
作者、編輯丨中國三農發布評論員 孫麗敏
【聚焦二十大】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青海篇章
社會報道|高標準農田繪就農村“新畫卷”
農業機械化 耕作的根本變革
淮安市淮陰區發展特色農業 振興步履堅實
堅定信心、守正創新,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篇章...
多國媒體刊文:中國式現代化將創造歷史
宋樂偉:全面展開“強富美高”新徐州現代化建設壯美畫卷
二十大時光丨返鄉大學生“豬倌”張凌云的現代農業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