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東是大海,逐夢創未來。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對于象山而言,愛才惜才的理念早已根深蒂固,人才強縣戰略嵌入縣域治理基因。
今年2月,縣委召開史上最高規格的人才工作會議,推出人才“三倍增”計劃,釋放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強烈信號。
把人才工作作為首位戰略和長期策略,努力將人才這個“關鍵變量”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最大增量”!象山為人才強縣注入新內涵、錨定新坐標。
萬象山海,千帆競發、百舸爭流,正成為各類人才創新創造、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沃土。
近年來,象山始終把人才工作擺到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地位,圍繞創新驅動和海洋強縣的城市發展之需,不拘一格、廣攬英才。
高站位謀劃人才工作格局。象山完善黨管人才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聚力打通人才體制機制“痛點”“堵點”,出臺《關于高質量建設新時代人才強縣的實施意見》,深入實施“半島系列”人才計劃,形成以“半島英才”“半島青年”“半島工匠”“半島名師”“半島名醫”為重點的“1+X”全鏈條政策體系,覆蓋科技人才、特色人才、領軍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和技能人才等群體,為各類人才提供了極具競爭力的發展前景、服務配套和人文關懷。
讓人才與城市“雙向奔赴”。今年,象山創新開展“青年與海”人才主題活動,以青年人才為主體、以海洋經濟為主題、以創業創新為主線,重點設計了“海洋科創、海洋藝術、海洋運動、海洋環保”4條跑道,吸引更多青年才俊奔赴山海、共創未來。
其中,海洋科創跑道以“萬物開源”海洋雙創大會為契機,鏈接、整合、吸引海洋經濟方面人才來象山創業就業,共同追逐海洋經濟的星辰大海,并將之打造成為浙江海洋經濟雙創領域的標志性活動,與杭州數字經濟萬物生長大會交相輝映。
“人才—創新—發展”,正是一個城市實現快速迭代的奧義所在。在象山,“才能兼備、余生有幸”海洋經濟八大產業鏈群正加速形成,人才需求量劇增。為此,我縣突出海外與國內并舉、外引與內育并重、創新與創業并推,打造招才納智“強磁場”。
聚焦創新創業人才,通過舉辦海洋經濟高層次青年人才創業大賽、海洋生命健康創新創業大賽,實現“以賽代評”“以賽聚才”,緊緊圍繞重點產業集群,面向海內外廣發“英雄帖”,征集優質創業項目……越來越多的青年人才把創業的目光瞄準象山。
全球海洋經濟高層次青年人才創業大賽總決賽。金旭/攝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截至2022年6月,全縣人才資源總量近18萬人,每萬名就業人員擁有人才數4866人,分別居全市第6、第2位。近三年,大學生引進人數保持兩位數增長,居全市前列。
深化校地(企)合作,是拓展優質“人才圈”的重要途徑。象山做大做強園區戰略平臺、科研院所平臺和企業主體平臺,在布局創新源頭、打造創新平臺上奮力求解。
把高校院所、專家教授請到“家門口”,將“才”富演變成城市發展的“財”富。象山成功引進機械科學研究總院南方中心、浙江理工大學象山針織研究院、寧波工程學院象山研究院、中國電子科學院創新分中心,其中南方中心吸納博士后17人、碩士76人,成為高層次人才的集聚地;37°灣象山科創中心、大目灣雙創園陸續開園,寧波(大目灣)海洋青創城揭牌成立,新海洋科技人才創業園有望今年投入使用……高能級科創平臺成為象山吸引一流人才的強大磁場。
人才與項目緊密結合,象山以“人才帶項目、項目育人才”的思路,完善科研人才任務“揭榜掛帥”機制,梳理關鍵卡脖子技術項目清單,面向高校院所發布人才“招賢令”,形成了“引進一批人才、帶動一個項目、支撐一個鏈條、壯大一個集群”的良好發展態勢。在第十一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寧波賽區總決賽、第七屆“創客中國”寧波市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和“2022尋找寧波最具投資價值企業”活動中,象山的海鉑新材料、浙江潛研、環霆科技等人才企業捷報頻傳,斬獲佳績。
完善金融支撐體系,精準滴灌,消解人才發展之渴。圍繞人才引進及項目落地過程中出現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象山在全市率先推出“人才銀行”,以財政資金為支點,撬動各方資源投入,通過股權、基金等現代金融運作方式,綜合運用“人才保”“人才投”“人才貸”等金融產品,為人才提供專業化、個性化金融服務。
務實高效、細致入微的人才工作機制,催生了百花齊放的人才盛景。一批批行業精英、創新團隊紛至沓來,在象山建設海洋經濟示范區、海上“兩山”實踐地、共同富裕樣板縣的生動實踐中貢獻才智和力量,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于東海之濱。
“我們的目標就是趕超德國‘賀利氏’、美國‘杜邦’、韓國‘三星’等國際品牌。”浙江飛宜光電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海歸博士谷志杰說。2016年,他看準寧波象山良好的營商環境和產業鏈基礎,尤其為象山縣領導的熱情真切所感動,毅然帶領研發團隊回國創業。在市縣兩級累計2000萬元的項目資金助力下,從事太陽能電池正面銀漿項目的開發。落地象山城東工業園的第二年,谷志杰入選市級人才工程,企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預計今年產值1.5億元,目前正籌劃IPO上市。
“十三五”以來,象山累計引育海內外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團隊)41個,其中國家級領軍人才5人、省級領軍人才6人、市“甬江引才工程”15人。2022年國家級引才計劃申報數較去年增長350%,省級引才計劃申報數增長300%,增幅位居寧波區縣(市)第一。
“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服務是象山人才生態最大的特色,也是廣大人才最認可的優勢。
所貴惟賢,所寶惟谷。既服務人才創業創新的“大事”,也關注人才鬧心煩心的“小事”,象山圍繞人才關心的“五子”關鍵問題,構建差異化、超預期、全鏈條的人才服務體系,讓來象人才安心安身安家安業——
一是票子,只要到象山就業創業,就可以享受見習補貼、就業補貼、創業補貼等實打實“紅包”,創業人才團隊最高能獲得1000萬元的項目資助。二是房子,擁有集安家補助、生活補貼、租房補貼、購房補貼于一體的住房綜合保障體系,今年還安排了1500套可拎包入住的人才租賃房。三是孩子,堅持優質學校招生政策向人才子女傾斜,賦予“半島英才”自主擇校權。四是圈子,構建“支部+社團+丈母娘”的人才服務體系,布局一批“青年之家”“人才之家”,助力人才擴大“朋友圈”。五是面子,對人才高看一眼、厚愛三分,除表彰獎勵外,在醫療保障、縣內旅游、社交活動等方面提供優享待遇。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人才和城市之間不僅是一種“雙向奔赴”,更是一種“相互成就”。許多懷揣夢想的年輕人,以象山為新起點,不斷奮斗、成長、追夢。
錦浪科技董事長王一鳴年少時遠赴英國留學,學成后回鄉白手創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帶領企業逐浪新能源發展大潮,成功打造了象山首個總市值超千億的國際行業龍頭企業,實現一個人才帶動一個產業、促進一方發展。
留日博士朱文榮,2008年來到象山創辦旭文海藻有限公司。他創新滸苔養殖技術,開拓滸苔銷售渠道,將無人問津的天然滸苔變成了熱銷海外的美味“苔條”,成就自己的同時也幫助村民實現增收致富。
海洋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突破30%,去年GDP總量在全省排名連升三位,光伏逆變器產品出貨量居全球前三,風電鑄件產量居全國第一,海上風電規劃裝機容量居全省第二,寧波國際濱海運動中心主陣地擦亮“冠軍之城”名片……成績單背后,正是人才這一成功密碼。
風正帆懸正可期,勇立潮頭唱大風。“聚力一二五,走好共富路”,象山將深耕人才沃土、發達人才根系,以人才向往的濱海花園城的擔當作為,精心繪好新時代萬象山海圖,奮力交出“兩個先行”縣域實踐的高分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