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0日,《瞭望》刊發齊河縣委書記孫修煒署名文章《齊河聚力“兩山”兼得》, 以下為全文內容:
◇齊河厚植“黃河水鄉、生態齊河”綠色本底,變黃河之美為全域秀美,爭創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齊河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變黃河之魂為水鄉根魂,活化黃河文旅資源
作為山東省25個沿黃縣之一,齊河縣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機遇,全力建設黃河下游重要生態功能區、水資源高效利用試驗區、高質量發展增長極、鄉村振興引領區和文旅融合發展示范區,努力走出一條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兩山”兼得的發展路子。
近年來,齊河入選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連續7年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同步躋身全國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投資潛力、科技創新、新型城鎮化百強縣,今年入選中國縣域發展潛力百強縣,實現優質均衡發展。
變黃河之美為全域秀美
齊河厚植“黃河水鄉、生態齊河”綠色本底,變黃河之美為全域秀美,爭創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一方面,共同抓好大保護。實施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管好全流域,千名河湖長常態化巡河,動態清零涉河“八亂”,推動22條骨干河流水系相連,打造全國縣域綜合治水示范樣板。當好水管家,堅決落實“四水四定”,深化節水評價、用水定額、水稅征收、節水推廣、水網提升“五水五改”,獲評全國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增添綠能量,打造百里黃河綠色生態廊道,建成110處公園游園,榮膺山東省首個縣級國際花園城市稱號。
另一方面,協同推進大治理。聚焦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實施壓煤、抑塵、控車、除味、增綠五大工程,建成數字化監控平臺、秸稈禁燒高空瞭望系統等重點環保項目。推進飲用水源、黑臭水體、工業廢水、城鎮污水、農村排水“五水共治”,國控斷面水質穩定在Ⅳ類標準以上。農村“改廁+污水一體化”模式在山東省率先整縣制推開,獲評全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縣。加強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危險廢物、畜禽養殖、工業固廢“五廢聯治”,全縣廢棄物年處理能力達到115萬噸;深入實施“四減四增”行動,推進綠能投資、綠電生產、綠色振興,堅決守好生態環境生命線。
變黃河之利為發展紅利
齊河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變黃河之利為發展紅利,加速崛起。
一是動能轉換塑造優勢。堅持“龍頭帶動產業、產業延伸鏈條、鏈條形成集群、集群建成園區”,推動龍頭企業層級躍升。中國500強企業永鋒集團與全球最大鋼鐵企業寶武集團共建德瑞智能制造產業園,中國化工500強金能科技新上綠色延鏈項目,著力打造千億元級鋼鐵智能制造生態圈、300億元級綠色化工產業集群。推動新興產業延鏈聚合,培育以森峰激光、鼎梁智能應急裝備等“區中園”為主體的百億元級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以奇瑞整車制造為核心的百億元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以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獲得企業百多安醫療器械、國內首個原創抗艾新藥研發生產企業前沿生物為引領的百億元級生命健康產業集群,全力搶占綠色發展新賽道。
二是人才引領創新賦能。聚焦融通創新,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政策鏈、服務鏈“六鏈”協同,打造高兼容性創新聯合體,培育省級以上產學研融合雙創平臺195家,獲評山東省雙創示范基地。實施“百千萬人才集聚計劃”,3年引進培養省級以上領軍人才100人、高技能人才1000人、返鄉雙創人才1萬人。
三是重農固本振興鄉村。堅決扛牢糧食安全責任,加快建設百萬畝高標準農田、50萬畝“噸半糧”,在全國產糧大縣中率先實現烘干倉儲設施鄉鎮全覆蓋、畝均節糧減損5%,全縣糧食總產連續14年穩定在22億斤以上。2022年全國春季農業生產現場會在齊河召開,糧食生產經驗在全國推廣。
變黃河之魂為水鄉根魂
齊河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變黃河之魂為水鄉根魂,活化黃河文旅資源。
一是傳承弘揚文化根脈。傳承以黑陶為代表的龍山文化、以晏嬰為代表的齊文化等地域文化,民俗博物館、黑陶藝術館、晏嬰祠等文化場館相繼建成。高標準建設文化地標項目黃河文化博物館群,全景展示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勇氣和智慧,全方位講好“黃河故事”。
二是打造文明城市標桿。以高標準規劃、建設和管理齊河,打造全功能城市經濟核心區,獲評國家衛生縣城、中國智慧城市百佳縣市。堅持成果由人民共享,全域推進城鄉環衛、公交一體化,構建“中心城區—中心鎮—特色小鎮—中心村”新型鎮村建設體系,常住人口凈增4萬余人。
三是推動文旅深度融合。積極融入黃河文化旅游帶,全面做好“文旅+”文章,集群布局泉城海洋極地世界、歐樂堡夢幻世界、中國驛·泉城中華飲食文化小鎮等標志性項目,建成國家A級旅游景區7處,全面配套200余家名品名店,讓更多人領略“天下黃河、齊聚齊河”的魅力,帶動形成近千億元的文旅康養產業集群,獲評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國縣域旅游發展潛力百佳縣,著力打造享譽全國的文旅強縣。
變黃河之治為城鄉善治
齊河扎實推動黃河長久安瀾、人民安居樂業,變黃河之治為城鄉善治,打造民生幸福標桿城市。
一是護一河安瀾。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堅持系統治河,建成百里標準化黃河堤防,形成綜合性防洪減災體系,順利通過國家級水利工程管理單位復核驗收。堅持智慧巡河,實現視頻監控、無人機、視頻會議“三個全覆蓋”,為科學防洪提供智慧支撐。堅持常態護河,嚴格落實黃河防汛責任制,組建1.4萬人的群防隊伍、1600人的專業搶險隊伍,常態化開展防汛應急救援綜合演練,增強災害防范處置能力,以齊河段安全助力全流域安瀾。
二是惠一方百姓。堅持“抓教育就是抓發展”,投資41.7億元實施初中進城,新改建學校29處、招聘教師2260人,確保孩子入學應上盡上、教師應招盡招、學校應建盡建、教師待遇應保盡保。在“病有良醫、老有頤養”上,投資50億元建設現代化高端醫療綜合體,招聘醫護1200人,3家醫院爭創三甲醫院,形成覆蓋百萬人口的高端醫療集群,入選中國康養百佳縣市、全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基地。在“勞有厚得、弱有眾扶”上,積極推進山東省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行動試點,讓群眾就地就業、就近增收,確保應助盡助、應幫盡幫。2021年山東省群眾滿意度測評,齊河攬獲德州基礎教育、醫療衛生、居住環境、社會治安、文體生活5個“單項冠軍”。
三是守一方平安。堅決守好能源、網絡、金融等“一排底線”,安全生產持續穩定,創成平安山東建設示范縣。完善“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模式,實現“黨建到底、信訪息聲”,獲評全國信訪工作“三無”縣、省級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山東省中小城市黨建工作試點,營造出安定祥和的社會氛圍。
作者:王興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