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 2022-10-21 19:42
實體經濟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兩者共生共榮。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對于金融業而言,不斷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更高質量、更高效率的金融服務,是首要任務。
近十年來,金融與實體經濟良性循環逐步形成。過去十年,銀行貸款和債券投資年均增速分別為13.1%和14.7%,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同業理財、信托通道較歷史峰值大幅縮減。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普惠型涉農貸款年均增速分別達到25.5%和14.9%,大大高于貸款平均增速。2021年末,涉農貸款超過43萬億元,比2012年末增加25.6萬億元。
今年以來,盡管面臨超預期因素沖擊影響,但實體經濟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仍然得到了金融“活水”的持續潤澤。近日,六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相繼發布公告,披露了今年以來支持實體經濟的情況。今年前9個月,六大銀行新增人民幣貸款超9.5萬億元,重點投向科技創新、普惠金融、綠色金融、“三農”等領域,信貸結構繼續優化。當前,正是經濟恢復緊要關口,也是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金融業應繼續在服務實體經濟上下功夫,鞏固經濟恢復基礎,增強經濟發展后勁。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于“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等的相關要求,清晰地展現了中國制造業未來發展方向,即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而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也意味著金融業要為其設備更新、技術改造、綠色轉型發展等提供更多長期限的資金支持,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模式與企業融資需求的適配度。同時,金融服務也要更加有的放矢,瞄準高技術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專精特新”企業等重點領域,創新開發符合各類型企業發展階段特點和需求的金融產品,提升信用貸款比重。
“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實施一批具有戰略性全局性前瞻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于科技創新的論述反映出我國推動創新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這要求我們推動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多渠道科技金融體系,更好地支持科技成果轉化、企業關鍵技術研發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完善金融支持創新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既要完善信貸支持科技的體制機制,鼓勵銀行機構開展信用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等融資服務,又要加大資本市場對于科技企業的融資支持,還要完善科技融資擔保體系和配套制度。
增強金融普惠性,也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內容。在實踐和發展中,普惠金融有了更深層次的內涵。在“三農”領域,要創新金融體制機制,完善金融政策,豐富金融產品和服務,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在小微金融領域,要精準幫扶小微市場主體紓困發展,加快構建“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金融服務長效機制。在民生領域,要為新市民、創業就業者、農民工等重點群體提供更有針對性和有效性的服務。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則要持續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優化金融生態環境。總而言之,就是要提高普惠金融的覆蓋面和服務能力,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對于易得、便利、可持續的金融服務需求。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一篇“大文章”,離不開持之以恒地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暢通金融和實體經濟共生共榮的良性循環,離不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協調配合,也離不開金融機構擔當作為,提升服務質效。相信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汩汩金融“活水”將持續不斷地流向實處,發揮更大效能,貢獻更大力量。
黨的二十大貴州省代表團舉行全體會議
山東省代表團深入討論黨的二十大報告
金魚“游”進三坑竹樓,“游活”鄉村經濟
二十大時光 涿鹿縣文學藝術界學習二十大報告,以更加昂揚的姿態...
二十大時光 涿鹿欒莊鄉組織聽報告學報告 黨員干部群眾反響強烈
二十大時光 涿鹿縣企業界學報告議報告凝聚奮進力量
二十大時光 涿鹿縣人民法院干警學習熱議報告
二十大時光 解碼十年: “一路”話變遷 ——黎平縣交通運輸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