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視網 2022-10-25 13:19
10月24日上午10時,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解讀黨的二十大報告。

我國制度優勢更加彰顯

關于報告的基本情況,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權介紹,報告是充分發揚黨內民主和全過程人民民主、集中全黨全國人民智慧的結晶。黨中央進行了兩輪在黨內一定范圍征求意見,征求意見達到4700多人,并通過網絡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收集意見達850多萬條,集中體現了新時代黨和人民的實踐經驗和理論創新成果,凝聚了全黨全社會的智慧,順應了人民群眾期待,必將對黨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也必將有利于國際社會進一步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執政理念、執政方式、執政能力。
報告從16個方面總結概括了十年來的偉大變革,其中最具標志性意義的有6個方面:
一是取得了“兩個確立”的重大政治成果。“兩個確立”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作出的重大政治抉擇,是新時代十年最重要的政治成果,也是取得偉大變革的根本原因,對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具有決定性意義。
二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有力。經過十年來全面從嚴治黨實踐的錘煉,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黨、國家、軍隊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得到消除,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更加緊密,黨的面貌和氣象發生深刻變化,對于確保黨永遠不變質、不變色、不變味,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具有極其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三是勝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十年來,我們舉全國之力打贏了脫貧攻堅戰,歷史性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創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未曾有過的經濟社會全面進步、全體人民共同受惠的好時代,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
四是維護國家安全能力顯著提高。十年來,我們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發展和安全,完善國家安全體系,在原則問題上寸步不讓,有效應對外部勢力在臺灣、香港、新疆、西藏、南海等方向的挑釁破壞,以堅定的意志品質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國家安全得到全面加強。
五是我國國際地位顯著提升。十年來,我們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維護國際公平正義,倡導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旗幟鮮明反對一切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毫不動搖反對任何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凌行徑,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
六是我國制度優勢更加彰顯。十年來,我們以巨大政治勇氣全面深化改革,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
“兩個結合”是理解和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關鍵

關于報告中的理論創新方面,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孫業禮介紹,二十大報告的第二部分專門論述理論創新。這次報告展開論述了“兩個結合”。第一個,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這是我們黨一直強調并堅持的,是中共百年歷史中一條最寶貴的經驗,也是我們黨事業不斷成功的法寶。習近平總書記在報告中強調“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一成不變的教條”,強調“我們必須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一切從實際出發”。第二個結合是必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次明確提出這個結合,意義非常重大。這是對歷史的深刻總結,是對規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對未來理論發展的正確引領,代表了中國共產黨人新的覺悟、新的認識高度,也體現了我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強烈的文化自信與文化自覺。這第二個結合必將使我們黨的理論與中華民族5000多年輝煌燦爛的文明史更緊密地結合起來,獲得無比充沛的思想文化資源,也必將使我們黨的理論更深地扎根于中國的土地上,扎根于億萬人民的心中。
這次報告還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就是“六個必須堅持”: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這“六個必須堅持”深刻揭示了這一科學思想的理論品格和鮮明特質,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立場情懷、民族自信自尊、守正創新的勇氣、強烈的問題意識、全面系統的觀念和海納百川的胸懷。
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由2.88:1降至2.5:1

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部署,中央改革辦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穆虹介紹,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
十年來,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躍上新臺階,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地位得到鞏固提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加到8.1萬元。與此同時,全社會研發投入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由2012年1.91%提高到2021年2.44%,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由第34位上升到第11位。城鎮化率由53.1%上升到64.7%。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由2.88:1降至2.5:1,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8.2歲,中等收入群體逐步擴大,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建立起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醫療衛生體系,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積極主動防范化解各類風險。這些都說明,我國發展質量正在逐步提升。
這次二十大報告把高質量發展明確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進一步凸顯了發展質量的全局和長遠意義。同時,對如何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戰略部署,主要有:
一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基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充分流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性,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形成內外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二是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向創新要動力。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以創新帶動實體經濟提質增效,同時,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建立多主體、多層次的創新體系。
三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向改革要活力。用好“關鍵一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充分激發和保護各方面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著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推動農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全面振興,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五是著力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實施區域重大戰略,使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東中西部地區和東北地區優勢互補、共同發展,扎實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六是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構建互利共贏、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單獨把法治建設作為專章論述、專門部署

關于法治建設方面,中央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介紹,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單獨把法治建設作為專章論述、專門部署,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高度重視。關于法治建設地位作用、總體要求和重點工作,黨的二十大報告作了全面闡述,主要有五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強調遵循法治之“綱”,這個“綱”就是報告提出的新時代法治建設總體要求。報告闡釋了全面依法治國在全局工作中的坐標定位,明確了新時代法治建設的總體要求,這具有綱舉目張的重要作用。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確保新時代法治中國建設行穩致遠。
二是強調立好法治之“規”,這個“規”就是報告提出的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我們要加強重點領域、新興領域、涉外領域的立法工作,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增強立法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時效性,努力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
三是強調緊扣法治之“重”,這個“重”就是報告提出的扎實推進依法行政。法治政府建設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只有政府帶頭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國家才能在法治軌道上有序發展。我們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強化行政執法監督機制和能力建設,全面提高法治政府建設水平。
四是強調凸顯法治之“要”,這個“要”就是報告提出的嚴格公正司法。我們要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準確落實司法責任制,規范司法權力運行,強化對司法活動的制約監督,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五是強調夯實法治之“基”,這個“基”就是報告提出的加快建設法治社會。我們要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發揮領導干部示范帶頭作用,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使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將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黨的建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關于黨建方面,中央辦公廳副主任兼調研室主任唐方裕介紹,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關鍵在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
報告對“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分量很重的部署,這部分內容的主要特點是“4個突出”:
一是突出黨的自我革命。報告充分彰顯黨的自我革命精神,直面矛盾問題和風險挑戰,強調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圍繞全面推進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對黨的各方面建設提出針對性強的任務措施。
二是突出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報告提出要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統籌布局、協同推進各項工作,將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黨的建設各領域各方面各環節。
三是突出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報告強調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最高政治原則,將“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作為黨的建設第一項任務加以部署,彰顯了新征程上持續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極端重要性。
四是突出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報告要求加強理想信念教育,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同時要求堅持制度治黨、依規治黨,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目的就是要充分發揮思想的引領作用和制度的規范作用,讓二者緊密結合、同向發力、相得益彰。
反腐敗斗爭必須永遠吹沖鋒號

關于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正風肅紀反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宣傳部部長王建新介紹,報告要求全黨牢記,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始終堅持嚴的基調,反腐敗斗爭必須永遠吹沖鋒號。
第一,圍繞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強化政治監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最高政治原則。報告特別強調黨的領導是全面的、系統的、整體的,必須全面、系統、整體落實。這就要求把堅持和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作為黨的政治建設的重大任務,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確保全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準確把握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使命任務,保障黨的二十大提出的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戰略、重大舉措落到實處。
第二,完善黨的自我革命制度規范體系。報告貫徹黨的自我革命戰略思想,強化黨的自我革命制度保障,要求堅持制度治黨、依規治黨,完善黨內法規制度體系,增強黨內法規權威性和執行力,形成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發現問題、糾正偏差的機制。突出強調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完善權力監督制約機制,以黨內監督為主導,促進各類監督貫通協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第三,堅持以嚴的基調強化正風肅紀。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從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開局破題,十年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76.1萬件,黨紀政務處分68.3萬人。報告再次警示全黨:黨風問題關系執政黨的生死存亡,必須密切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員干部要深入調查研究,撲下身子干實事、謀實招、求實效;必須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要抓住反復出現的“四風”問題,抓住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新特點深化整治;必須全面加強黨的紀律建設,領導干部要嚴于律己、嚴負其責、嚴管所轄,對違反黨紀問題發現即查,決不手軟、決不姑息。
第四,堅決打贏反腐敗斗爭攻堅戰持久戰。腐敗是最大的毒瘤,反腐敗是最徹底的自我革命。報告深刻指出,只要存在腐敗問題產生的土壤和條件,反腐敗斗爭就一刻不能停,必須保持高壓態勢,更加注重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體推進;更加注重防止領導干部成為利益集團和權勢團體代言人、代理人;更加注重懲治群眾身邊的“蠅貪”;更加注重健全防止腐敗滋生蔓延的體制機制,不斷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效能。
高碑店市人大舉辦“歡慶二十大,堅定跟黨走”主題詩歌朗誦會
二十大時光 高碑店夕陽紅合唱團:頌歌獻給黨,唱響新生活
共同富裕、基層治理……中共中央新聞發布會解讀了這些問題
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豆莊鎮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反響熱...
化屋村兩位書記的二十大時光丨一位信心滿懷參加盛會,一位馬不停...
【二十大時光】涼州區永昌鎮:做強“菜經濟” 鋪就致富路
二十大代表風采丨孫金龍:當好基層帶兵人
我們這十年丨回龍圩:做強做響逥峰品牌 打造全國柑橘特色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