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 2022-11-08 12:22
“自從‘共富灶’開張,來電都是陌生號碼。都是客人,再忙也得接。”采訪間隙,“共富灶”負責人王濟民的手機鈴聲幾番響起,有些不好意思。
在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瑯琊鎮浩仁村,這樣的“共富灶”總共8口,今年8月推出后一炮走紅。燒土灶,圖的就是煙火味,吃的就是地道菜,山后的冷水茭白、冷水藕,農家養的土雞土鴨,這些成了“香餑餑”。頭一個月,王濟民家就進賬5萬多元。
“共富灶”的原創者并非瑯琊鎮。今年5月,瑯琊鎮與義烏市上溪鎮“聯姻”,結對共建后,一批共富項目加速落地,“共富灶”便是其中之一。從上溪到瑯琊,“共富灶”同樣也燒旺了當地鄉村,而這只是金華“百鎮共建強基”行動的縮影。
眼下在金華,50對鄉鎮跨區域攜手,一條條共富新路四通八達,一顆顆共富果實孕育成熟,譜寫出鄉村振興新圖景。
強弱匹配撬動項目“快進”
在金華市金東區多湖街道的數十個超市里,一個專柜赫然可見。仔細一看,香菇、茶葉、山茶油、蜂蜜,柜上產品悉數來自百里開外的新宅山區。新宅鎮位于武義縣南部山區,是個典型的山區鄉鎮,生態資源豐富,高山土貨眾多,然而可惜的是,藏在深閨人未知,好產品難賣好價格。
兩地結對后,如何依托中心城區的消費能力,尤其利用多湖街道大型商超多的優勢,幫助山區農貨打開銷路、提高身價?一個月時間,各項舉措緊鑼密鼓:選品、定基地、提包裝、鋪專柜、搞營銷。到8月底,新宅鎮共有40余種農產品上架專柜,銷售額達32萬元。
共同富裕,農業農村是難點,而山區鄉村則是難啃的硬骨頭。怎么來找切入口和著力點?金華認為,鄉鎮一級至關重要。其上接市縣、下聯村社,既有一定的資源統籌能力,區域特征更顯著,有利于精準施策,是抓共富的“最優層級”。當然,還有一個現實是:金華轄內鄉鎮各異,既有全國百強鎮,又有偏居一隅的山區鄉鎮,縮小區域差距,痛點也在鄉鎮。
“百鎮共建強基”正是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100個鄉鎮街道共結對,助力縮小城鄉差距,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據介紹,百個名單并非隨意挑選,為確保“匹配度”,市域層面進行細致考慮:結合黨建基礎、資源稟賦、產業現狀等方面44項指標,金華優中選優,量身定制,實行強弱結對。
比如永康市的“工業重鎮”芝英鎮,與磐安縣的“農業大鎮”冷水鎮結對,背后還有一層考量是“傾斜”,旨在落實省委關于山區26縣的有關精神,將武義和磐安2個加快發展縣的鄉鎮(街道)作為重點對象,“聯姻”兄弟縣(市、區)最強的工業經濟強鎮,集結最強力量予以幫扶,以撬動項目“快進”。
變單向幫扶為雙向共贏
前不久的一場培訓會,讓磐安縣安文街道花溪村的民宿經營戶李金達恍然大悟。“以前總覺得,只要做好飯菜、清好房間就是服務,通過這次培訓,我真正開闊了視野,明白了啥叫精品服務。”
與安文街道結對的是東陽市橫店鎮,這場培訓針對的就是農家樂、民宿如何提檔升級。橫店影視、文旅產業發達,酒店服務業成熟,主講者龔建平來自橫店影視城酒店運營管理中心,抽絲剝繭,深入淺出,給大家帶了一場“頭腦風暴”。
這樣的培訓,是橫店鎮與安文街道30余項共建內容之一,既包含產業、項目共建,更注重先進理念、經驗的交流學習,著力將共建優勢轉化為共富勝勢。值得一提的是,變單向幫扶為雙向共贏,安文街道的自然生態無與倫比,被譽為“此地風光三吳無”,可為橫店提供絕佳的拍攝場景。
在金華的謀劃布局里,結對不是“包辦”,而是“抱團”,不是淺層結對,而是深度交融,因此在配對時,就充分考慮了產業匹配度、協作基礎等因素,以實現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前期,金華市委組織部更是明確,共建工作要圍繞干部共育、組織共建、產業共興、鄉村共富、文化共榮、服務共享、美麗共創、治理共促8個方面共建項目,同唱“共富歌”。
鄉村振興也好,共同富裕也罷,人是關鍵,理念是核心。由市級統籌,金華每年從共建的鄉鎮(街道)選派100名優秀年輕鄉鎮班子成員開展雙向掛職,再從山區鄉鎮選派100名軟弱后進村、省定相對薄弱村黨組織書記到結對的強鎮強村跟班鍛煉,任實職、分實工、擔實責,在同吃同住同勞動中歷練成長,增進情感聯系。
為此,金華還出臺“百鎮共建強基”行動考核辦法,實行“一捆綁三掛鉤”,即對共建的鄉鎮(街道)實行捆綁考核、一體計分,考核結果與縣級考核、干部個人、鄉鎮評先評優掛鉤,確保共建鄉鎮(街道)在思想、目標、行動上保持一致。
打破地域限制促深度融合
永康市舟山鎮與麗水縉云縣交界,今年起,聯手古山鎮推出智慧電商物流園,一腳踏入物流業。古山是金華十大工業強鎮之一,定位是打造永康“市域副中心”;而舟山鎮則因為地處飲用水源保護區,是永康唯一一個沒有工業的鄉鎮。前者產業豐富,寸土寸金;后者土地指標寬裕,但產業發展處處受限。
智慧電商物流園的呱呱墜地,正是兩鎮喜結良緣之果:通過政策、資金、土地等資源要素的整合,舟山鎮以35畝建設用地指標入股,占股35%。項目建成運營后,預計每年可獲得1250萬元分紅,帶動20個行政村實現每年集體經濟增收50萬元。而有了這個物流園,恰好彌補了產業鏈短板,可帶動古山鎮的制造業產值增加18億元。
長期以來,“散”一直是金華發展的最大短板。盡管縱觀各個地方的縣域經濟,各有千秋,但總體來看,質量效益和凝聚力都有待提高。“探索百鎮共建,就是要發揮黨建統領優勢,打破地域限制,探索先富帶后富的路徑機制,實現發展強鏈接,推動市域層面破散促聚。”金華市“百鎮共建強基”行動專班負責人、市委組織部副部長陳鋼告訴記者,下一步,百鎮共建將著力打破行政壁壘,加速探索鄉鎮之間市場、產業等深度融合。
統計數據顯示,“百鎮共建強基”行動啟動以來,截至8月底,金華已達成122個共建項目,總投資8.6億元,涉及智能制造、物業廠房、文化旅游、種養殖等領域,推動山區鄉鎮村級集體經濟明顯增長。其中,武義縣、磐安縣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50萬元、100萬元的行政村比例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確保完成擴種油菜硬任務!農機保障油菜擴種專項行動啟動!
“鄉村振興——百村計劃”在行動
中國這十年用實際行動描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浙江]寧海海洋生物博物館獲評寧波市首批生物多樣性體驗地
人民網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共建共享幸福家園
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諸成效
這些強國熱詞,是號召、是目標、是方向、是行動!
北京開展四個特色種源保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