沽源縣融媒體中心 2022-11-15 05:04

農業農村局:
做大做強特色產業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沽源縣農業農村局將特色種植業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大力推廣高效設施農業。目前,該縣現代農業園區面積發展到30萬畝,培育大櫻桃等錯季水果種植示范基地5個,高標準建成省級農產品安全縣追溯點10個,“兩品一標”認證面積達到1.6萬畝,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走出了一條“田園生金”的鄉村振興之路。

培強壯大特色種植業
一是壯大藜麥產業。緊盯打造“中國藜麥第一縣”目標,在藜麥規模種植、精深加工和線上線下銷售的產業鏈基礎上,今年積極爭取藜麥種植補貼資金400多萬元,新增富硒、有機藜麥種植基地2萬畝,實現藜麥總種植面積3.5萬畝目標,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藜麥企業家高峰論壇暨中國沽源農民豐收節活動。
二是發展萬壽菊及中藥材產業。積極與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承德亞歐果仁有限公司對接,引進承德亞歐果仁有限公司萬壽菊種植及加工項目,并為農戶爭取種植補貼資金120萬元,落實萬壽菊示范種植面積5000畝、中藥材種植面積3.4萬畝。
三是建設馬鈴薯標準化生產示范區。邀請馬鈴薯首席專家金黎平教授來我縣調研指導,為發展標準化馬鈴薯產業指明方向。目前,已成立中國農科院金黎平專家沽源縣工作站,完成了馬鈴薯新品種繁育基地和馬鈴薯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的遴選工作。由工作站組建馬鈴薯種薯選育小組,引進、試驗一批旱作馬鈴薯、淀粉加工馬鈴薯和鮮食馬鈴薯新品種。

積極發展智慧農業
一是開辟科技陣地。依托河北北方學院、張家口市農科院,充實了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駐沽源專家工作站力量。同時,增設1個省級和6個縣級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驛站,吸納和聘請院士或專家把脈問診特色農業。
二是抓好科技培訓。完善基層農技人員分級分類培訓機制,實現主推技術精準進村入戶到田。目前,已完成兩期藜麥和櫻桃種植技術專題培訓、三期萬壽菊和中草藥種植培訓。
三是發展智慧農業。完善省市縣鄉村五級貫通的農技推廣云平臺,并通過配備終端、網絡書屋等科技手段,指導農民群眾科學合理安排農業生產。擴大微信公眾號、手機APP的普及,解答種植戶的技術咨詢和科技信息推送,實現農業科技在平臺上發布、展示、交流。
四是增加科技含量。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引進智能水肥一體化項目和有機肥項目,與中國農大、河北農科院、山東農科院等科研機構合作,積極推進沽源博新農業實施70個櫻桃大棚的標準化種植,并通過人工智能、大數據、5G+物聯網系統,實現數字農業的轉身。

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一是人居環境得到有效治理。整合資金1300萬元,完成全縣14個鄉鎮殘垣斷壁清理、破舊房屋拆除、美麗庭院建設等重點任務。截止目前,清理生活垃圾12755方,清理禽畜糞污等農業生產廢棄1943噸,清理雜物330處,清理溝渠、坑塘103處,清理庭院827戶,拆除破舊房屋462處,拆除破舊院落311處,拆除違章建筑272處。同時,加快推進村莊美化,建設小菜園、小果園、小游園和停車場72處。
二是新建公廁高標高質完成。整合資金612萬元,實施13個鄉鎮44個行政村的54座新建公廁項目。同時,按配套建設標準,分別完成庫倫淖村和馬神廟村新建旅游景區公廁。實施了4個鄉鎮7個整體推進村新建戶廁750座。并建立農村戶廁清掏、維修、管護、無害化處理長效管護機制。

來源:沽源縣農業農村局
【新時代文明實踐】靖遠東灣:落實低茬收割 嚴禁秸稈焚燒
鄉村旅游為蘇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賦新能
鞍山市秋收工作全面有序推進
廣東著力打造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
山西財政強化農村電商和鄉村e鎮資金保障
滁州:加快實施“小田變大田”改革為鄉村振興蓄勢賦能
新民鄉村好“豐”景 致富創收有方法
“新農人”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