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報 2022-12-03 10:44
“百里竹海翠欲滴,山水之間最中國。您現在看到的是重慶梁平區的百里竹海景區……”10月22日,中央電視臺播出了梁平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的視頻,將百里竹海“竹山變金山”的故事展示到全國人民眼前。
百里竹海位于明月山,因綿延百里而得名。這里竹、木、礦產資源富集,先后經歷過“靠山吃山”的無序開采、痛定思痛的轉型升級、堅定不移的綠色發展,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最終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靠山吃山
礦產資源枯竭碧水青山不再
“地上綠色竹海,地下黑色煤礦”曾是百里竹海的真實寫照,這里有35萬畝連片竹林,水源充沛、群山疊翠。
隨著建筑行業的興起,山里儲量巨大的石膏礦一夜之間成為了人人趨之若鶩的“金礦”。隨著采礦作業區的不斷擴展,礦產資源快速枯竭,惡性循環也隨之產生。不過10余年時間,百里竹海就變得“蓬頭垢面”——天上塵飛揚、地下水滲透,河道斷流、公路塌陷、房屋開裂、田園被污染的景象,替換了曾經的碧水青山。
“那時我30來歲,在百里竹海的獵神村承包了一個石膏礦,那幾年,大家都是沒日沒夜地采礦。”梁平區竹山鎮獵神村村民陳萬明曾是石膏礦主,他表示,采礦的那段時間,他的腰包雖然鼓了,但看著養育自己的家鄉一天天被破壞,變得滿目瘡痍,他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痛定思痛
關閉礦廠算好生態賬發展賬
改變,從2017年開始。
面對因無序開采引起的自然環境惡化,梁平區委、區政府決定關閉百里竹海內的5座石膏礦,并劃定了6.4平方公里的生態保護區域,擬通過加強礦區生態修復、開展塌陷滑坡和河道整治、改造低效竹林等方式,讓昔日礦山集聚的竹海逐步恢復群山疊翠的自然面貌。
然而,百里竹海的“康復之路”,走得并不是一帆風順。
“礦廠關閉了,我們拿什么吃飯……”
“一家5口人,都指望著賣石膏生活呢……”
……
決策推行之初,受到了不少群眾的質疑。
面對大家的質疑和顧慮,當地村組干部積極發動黨員、鄉賢、村民代表、致富能人等從礦山退股退工,同時走家入戶,與村民們算生態賬,算發展賬,算子孫后代賬。大家意識到:“不能只看當前而不顧長遠,更不能只要‘錢袋’而不要后代。”
綠色發展
立足資源稟賦發展鄉村旅游
礦山關了,生態慢慢恢復,但百里竹海的百姓靠啥謀生,成為了擺在梁平區委、區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守著綠水青山過窮日子,群眾們不答應;餓著肚子搞生態,肯定不現實。”梁平區有關負責人表示,只有集中精力做好“生態+”文章才有“活路”,只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實現“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才是“正路”。一條圍繞“旅游+”“+旅游”融合發展,立足百里竹海稟賦資源的綠色發展之路,日漸明晰。
2018年6月,明月山·百里竹海景區試開園。短短3個月,景區接待游客50余萬人次,實現綜合旅游收入2.5億元。這給當地村民吃下了“定心丸”,讓大家堅定了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信心和決心。
“百里竹海名氣大了、來的游客多了,我也有了新的致富渠道。”陳萬明是最早一批響應關閉礦山決策的礦主,他將自家的房屋庭院,改造成了面積約1000多平米的特色民宿,于2022年5月1日正式開門迎客。
“我初步核算了一下開業以來4個月的收支賬,毛利有20萬左右。”陳萬明說:“相信再過幾年,我搞旅游掙的錢,肯定不會比采礦少。”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漸漸地,竹海新綠不僅得到了到訪游客們的喜愛和認可,更讓明月山成為了川渝兩地人民加強交流互通的橋梁。
2022年6月30日,首屆明月山生態旅游文化節開幕,梁平、長壽、墊江、鄰水、達川、大竹、開江等明月山毗鄰七區縣齊聚梁平,通過弘揚生態文明、傳播綠色理念、深化協同合作,共同推進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生態旅游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翠竹延綿,浩如煙海,綠浪疊涌,發展可期。
作者:吳平
打開新思路,大學生返鄉創業,聯手電商平臺助力鄉村振興扎實落地
擼起袖子加油干 風雨無阻向前行 塞北管理區掀起學習宣傳貫徹黨的...
【擼起袖子加油干 風雨無阻向前行】高廟堡鄉:黨建聚力 創新發展...
人民財經觀察: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重慶]石柱:滿樹盡是“致富果” 木瓜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上海]激活要素市場 助力鄉村振興 市農業農村委與上海聯交所簽署...
[云南]云南啟動“頭雁”項目培育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
[重慶]重慶創建政策性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示范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