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2022-10-27 16:52
近年來,利山畬族村以建設主題村落為契機,以魅力畬寨為特色,全力發展鄉村旅游和民宿經濟助推全域旅游發展
解鎖“民宿客棧”模式
陳耀紅是蓮都區第十七屆人大代表,也是利山畬族村的一名致富帶頭人。2019年某次,因把村里農戶挖番薯的視頻發布朋友圈,結果整村的番薯(約4萬斤)不久便售罄。于是,那時便激起了她回鄉發展的想法,同年10月份回到利山畬族村開了“鄉也小可家”民宿客棧。
2019年11月,她結合古堰畫鄉手創人員,舉辦了“小可家”周邊的第一場活動,當天參與活動的手創人員平均每人收入達到1000多元,并以此為啟發點,舉辦活動帶動村內經濟收入;后在12月舉辦殺豬宴,邀請古堰畫鄉船幫號子參與活動,并邀請100多位游客一起互動,當時促進村內農產品、手工產品的銷售,部分游客當晚入住村內民宿。
開啟“親子研學之旅”
“近幾年,優質親子研學活動成了家長們眼中的‘香餑餑’,帶孩子領略大美麗水的人文和自然景觀,在戶外課堂中體驗與自然、鄉村的親密接觸,成為很多家庭旅游的‘剛需’。”陳耀紅說。
疫情平穩后,在2020年的7月,她在自己的家鄉利山棟村舉辦了第一次親子研學活動。活動針對低年齡段的兒童的農事體驗教育,以幼兒園、小學生為主,開展農村實踐活動。活動有銷售特產品農戶(30戶)、微商人員(40戶)小孩二手集市商戶(10戶)及古堰畫鄉手工藝人(10戶)等共300多位客人,其中100余位客人住宿安排在村內的民宿中,也帶動了番薯、玉米、茶葉、竹筍、田魚等村內特產銷售,帶動村莊整體收入,當日收入達5萬元。
用“研學創意”帶領村民奔共富
小可家致力于依托畬族特色新農村、紅色產業一體化等一大批帶有文化底蘊、民族特色的資源,推動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與民宿、農家樂經濟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以畬族文化、紅色文化、白蓮文化為主題的農家樂休閑旅游活動,形成以畬族特色村寨建設推動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反哺特色村寨建設的良性循環模式來吸引顧客。
疫情2年時間,給旅游行業沖擊很大,小可家不但沒有受影響還脫穎而出,2年時間共做了439場親子活動,接待人數達到了4萬多人,一年80萬以上的收益,給村民帶來每年20萬以上的增收,帶動村民就業人數10人以上。疫情平穩后,與大港頭政府、甌度委聯合舉辦了“歸去來兮”活動,當日收入加起來達5萬元。國慶期間,總共接待量1295人,營業額達155400。
轉型為“新型農民”
錢包鼓了,幸福濃了,越來越多的農民投身民宿、農家樂、餐飲等旅游配套產業,轉型為“新型農民”。“現在,我們一年四季只管把番薯、土豆等農產品種好,不用自己動手,過來游玩的家長孩子會在地里把菜都給收走了。”說起親子采摘活動帶來的收益,村民項愛仙笑得合不攏嘴,“一年光是這賣農產品的收入就有好幾萬元!種了一輩子地,我從沒想過番薯這么值錢。”利山村棟村自然村一年四季的農產品銷售幾乎都被研學活動“承包”了。
如今,利山畬族村的親子研學活動場地從棟村自然村擴展到利山周邊自然村落中。不僅如此,為了滿足親子研學深度游需求,利山村的多個民宿陸續與基地達成合作,利山畬族表演隊也參與到親子研學基地的畬族特色主題體驗活動之中。
在陳耀紅的帶動下,利山畬族村民在共同富裕的路上發展思路更開闊,利山畬族村多個民宿陸續與陳耀紅達成合作,利山畬族表演隊也參與到親子研學基地的畬族特色主題體驗活動之中,在外鄉賢返鄉建設水果基地,對接親子研學的水果采摘活動……共富路上,陳耀紅將帶領村民走得更好更遠。
供稿:蓮都區委統戰部
“縣里這十年?獻禮二十大”云訪談 共話鄉村振興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天祝縣安遠鎮直溝村:詩意鄉村潑墨出
喜迎二十大丨以文明實踐匯聚前行力量——各地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廣東]以工補農以城帶鄉 廣東力促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南粵鄉村迸發...
[北京]鄉情京韻迎盛會 首善標準促振興
白銀市會寧縣:蹄疾步穩實現高質量發展 踔厲奮發譜寫鄉村振興新...
大美鄉村入畫來——柳河縣走出鄉村振興特色之路
生態宜居擦亮鄉村振興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