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日報 2022-11-25 13:31
半山橙紅橘綠、平壩瓜果飄香、田野稻菽千重、兩岸翠竹臨風……今年國慶節,開州區竹溪生態樂園,游客乘上景區小火車穿梭在瓜果飄香的百花園和百果園,感受豐收的喜悅。
“既是產業大樂園,也是鄉村大舞臺。”10月9日,竹溪鎮黨委書記彭昌國介紹,近年來,竹溪鎮奮力推進全市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依托家園、果園、菜園,建起了生態樂園。
有看頭、有耍頭、有賺頭,如今,竹溪鎮從“菜籃子果盤子”里,闖出了一條農文旅融合發展路。
菜園果園育出新型農業
竹溪鎮距離開州城區約10公里,因“南河流經、兩岸多竹”而得名,沿河田地平坦、水源充沛,是水稻、瓜果、蔬菜生長的良田沃土。
“離城近,土質好。”早在2001年,在外打工的任登秀回到竹溪鎮春秋村老家種植蔬菜,從起初的10畝發展到現在的200畝,年銷售蔬菜近200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蔬菜種植大戶,通過傳幫帶,很多附近村民也選擇了種菜增收。
近年來,竹溪鎮鼓勵和引導農戶有序流轉土地10240畝,投入近千萬元資金,構建起“千畝蔬菜、萬畝柑橘、精品再生稻”發展格局,建成晚熟柑橘1萬畝、青脆李等其他水果6000畝、應季蔬菜8000畝、再生稻3000畝,成功創建大海柑橘、平溪再生稻、石碗土李子等6個市級“一村一品”示范鎮村。
既鎖定市民的“菜籃子果盤子”,又緊盯游客的“后備廂”。竹溪鎮引導大塆村建成草莓、火龍果、西瓜、葡萄等四季水果采摘園320畝,竹溪村發展翠冠梨,高峰村發展櫻桃、青脆李等共計1000畝采摘體驗園,讓“小”水果走進“大”市場。
截至目前,全鎮已有9個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申報綠色食品品種15個,產品銷往黑龍江、廣東、上海、福建和越南等國內國際市場,產業綜合收入占全鎮總收入的60%以上。
整治庭院建設美麗家園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生態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也是竹溪鎮產業發展的需要,更是廣大農民群眾的熱切期盼。
2021年以來,竹溪鎮硬化道路18公里、油化道路16公里、建人行便道13公里、整治河堤8.89公里,完成集鎮雨污分流管網改造項目、臨江至竹溪段污水主管網項目并投入使用,建成靈泉等3個農村垃圾分類示范村。
“堅持‘面子’‘里子’并重,因地制宜推進人居環境整治。”竹溪鎮黨委宣傳委員潘仲紅介紹,全鎮整治舊房、改灶改廚改廁,實施重要公共空間及庭院整治項目14個,安裝路燈920盞。“打掃門庭迎客人,庭前院后、房外屋內煥然一新。”
竹溪鎮還探索推行村民議事“院壩會+”制度,開展“院壩會+宣傳教育”“院壩會+居民需求”等活動,開展“最美庭院”“最佳三包責任人”“最美家庭”“身邊好人”“新鄉賢”“致富帶頭人”等系列評選活動,弘揚社會傳統美德,引領鄉村治理。
2022年2月,竹溪鎮成功創建重慶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鎮。現在,靈泉村正創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轉化典型示范點。
農旅融合創生態樂園
郁郁蔥蔥的竹林、潺潺而下的溪水、四季飄香的百花園和百果園,走進靈泉村,就走進了瓜果蔬菜的世界。
“以蔬菜產業吸引人、以生態美景留住人、以特色文化影響人,竹溪發展鄉村旅游正當其時。”彭昌國稱,竹溪鎮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依托瓜果蔬菜和水稻,打好生態牌、文化牌、鄉愁牌,打造集生態游覽、休閑度假、科普教育、鄉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旅游景區,著力構建“一蔬一果一稻一旅”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格局。
據介紹,竹溪生態樂園融山水林田湖草于一體,農旅融合核心區面積1200畝,布局游客中心、豐收場、萬米愛情主題長廊、二十四節氣文化長廊等“一心一場兩廊八館八園八景”景觀景點,人文及自然景觀星羅棋布,交相輝映。
“有口福、長見識、耍事多。”今年8月,萬州市民李軍帶著家人來過竹溪生態樂園,百荷園100多種觀賞荷花競相綻放的盛況至今讓他難以忘懷,“空氣好、有看頭,臨走時還可以帶走新鮮可口的瓜果蔬菜。”
依托竹溪生態樂園,靈泉村構建“國企+村集體+農戶”新型經營體系,去年戶均分紅864元;竹溪鎮15個村、社區集體經濟組織全部創收,5個村超30萬元。
旅游火了,創業、就業機會就來了。除了土地租金和股份分紅,當地村民在果園、菜園、生態樂園就近務工,每人月增收1500元以上,很多群眾還開始開辦農家樂、特色手工作坊等創收。
山東:依托文旅融合 為鄉村非遺注入活力
海南白沙:好山好水出良食綠色發展奔富路
廣東推進冷鏈物流發展,支持農產品產地建設田頭預冷保鮮設施
十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引“三農”發展
四川:2022年省級財政現代農業發展工程資金安排情況公告
中國幸福產業加速發展
穩經濟大盤 市場監管總局推動“小個專”高質量發展
【最美家鄉人】王立斌:業成不忘桑梓 共話發展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