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報 2022-11-19 08:37
城市治理與農村治理不同,居民的利益和價值訴求多樣,力量相對分散,動員成本高,凝聚共識難,給基層社會治理帶來難題和障礙。這種情勢下,吉林省吉林市龍潭區從突破社區治理難題入手,創新建立“鄰里支部小區管家”載體,把黨支部建在鄰里間,通過植入組織力量,讓黨組織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發揮核心作用,成為鄰里居民的“主心骨”,把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工作落腳到居民的生活空間,有效地將各類資源整合并協調運作,充分調動居民參與小區建設的積極性,發掘社區治理合力,激活社區治理“神經末梢”,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
堅持黨建引領規范組織架構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實踐證明,只有建強黨組織這個引領帶動黨員群眾的“主心骨”,充分發揮黨組織政治引領作用,才能戰無不勝、攻堅克難。龍潭區從加強組織體系建設入手,打造“鄰里支部+領頭雁+小區管家”小區治理領導體系。
建立黨組織。印發《龍潭區關于開展“鄰里支部小區管家”活動的實施方案》,把握黨建引領這條主線,在區內各小區結合樓宇相鄰情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以小區、樓宇為單位,建立鄰里功能型黨支部42個,創建“五有”支部建設標準,即有一處鄰里議棧、有一本議事備忘錄、有一塊民聲回音壁、有一個微信聯絡群、有一份居民公約。設立黨支部政策宣傳、收集民情、議事協調、志愿服務四大功能。通過建立鄰里支部將黨的組織領導延伸到居民生活的“神經末梢”,消除組織領導的盲點,打通服務群眾的堵點。
選配“領頭雁”。嚴抓鄰里支部書記的隊伍建設,挖掘利用社區“老熟人”的資源優勢,廣泛吸納社區離退休老干部、老黨員、退伍軍人、在職黨員干部等力量,通過社區推薦、業委會舉薦、居民自薦等形式挑選黨性覺悟高、群眾威信足、服務能力強的先鋒黨員作為鄰里支部書記。制定鄰里支部書記管理辦法,明確書記工作職責,確保支部各項工作的主體責任壓緊壓實,帶領支部成員制定鄰里公約和議事制度,組織召開議事會議,帶頭提供志愿服務等。
培育“紅管家”。推行“1+X”小區管家培育模式,即每個鄰里支部書記要培育發動多個小區管家,共同開展居民自治。在鄰里支部書記的帶動下,整合多方資源,吸納小區內各行各業表現突出的鄰里骨干、在職黨員、熱心居民和志愿者等265人共同參與鄰里議事,成立小區管家隊伍。在具體工作中,小區管家能夠迅速與群眾打成一片,成為服務群眾的貼心人,與傳統社區工作形成優勢互補,把服務延伸到每一個單元樓棟,宣傳政策法規、調解鄰里糾紛、聯絡鄰里感情、開展鄰里活動,傾聽民聲、尊重民意、發揮民主,在鄰里支部的領導下,在小區管家的努力下,社區與群眾實現良性互動,密切了干群關系,讓小區治理工作更容易開展。
堅持示范引領搭建自治平臺
人民群眾的力量是無窮的,做好基層治理必須充分發揮基層群眾的力量。龍潭區秉持解決基層的事還要靠基層的思路,堅持為了基層、依靠基層、大抓基層,給予基層人民群眾參與權、話語權,從完善制度機制入手,為其施展能力搭建平臺,構建“特色品牌+鄰里聚合+自治平臺”小區治理運行模式,拉近鄰里情、激發原動力。
打造鄰里品牌。發掘打造議事調解、互助共建、志愿服務、紅色教育等不同類型鄰里支部品牌,激發小區治理內生動力,推動基層治理精細化。秀山社區設立鄰里值班室,小區管家坐班服務,與居民面對面接觸、心貼心交流;象園社區創建“搭把手之家”,充分發揮黨員和居民志愿者作用,構建“小區共同體”;新山社區依托共享家園,建立“6+N”服務模式,成立“七彩”黨員服務隊,開展互惠餐桌、互助驛站、互聯中心等系列共享服務;南寧社區建立“鄰里聊吧”暢聊鄰里故事,營造和諧鄰里氛圍;龍江社區小區管家變身備份鑰匙保管員,即使老人將鑰匙遺忘在家,也能順利拿到備份鑰匙進入家門。
增強鄰里聚合。建立鄰里活動日制度,鄰里支部利用文化廣場、涼亭長廊、社區功能室、黨員活動室、樓宇門前石桌石凳等陣地場所設置鄰里議棧35處,懸掛統一標識,定期開展鄰里黨群議事會。結合重大節日節點,搭建鄰里互通互助平臺,開展百家宴、居民才藝大賽、鄰里趣味運動會、“微心愿”認領、文藝匯演等特色活動,以共享為理念,通過鄰里活動讓相見不相識的老鄰居變成新朋友,推動社區黨建和小區治理深度融合。
開展鄰里自治。以小區是我家、治理靠大家為理念,以小事不出鄰里、大事不出社區為方向,發揮小區管家在鄰里關系中的特殊身份,了解鄰里矛盾產生的原因,準確溝通及時協調,積極推進社區治理,樓道凈化維護、規范停車、小廣告清理等貼近居民生活的小事、雜事得到妥善解決。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時期,小區管家、居民志愿者們承擔了居民小區的嚴防嚴控工作,積極組成志愿護衛隊實行小區全封閉管控,共發動網格員548人、黨員2382人、群眾志愿者4830人、單元長樓長1811名共同加入戰“疫”,開展重點消殺、防疫宣傳、自治穩控等工作,落實多項綜合性防控措施,有效筑起群防群控的安全屏障。
堅持末梢融合整合資源力量
基層社會治理不是“獨角戲”,而是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的“大合唱”。龍潭區從整合利用各方資源入手,形成“鄰里支部+黨建聯盟”“鄰里支部+紅色陣地”“鄰里支部+執法力量”融合共建模式,突出三個“用好”,有力推動實現城市社區治理體系向下延伸,并把治理力量落到居民生活小區。
用好聯盟“助推器”。龍潭區老舊城區比例大,其中還有部分無物業管理小區,群眾對于服務的需求較多。針對此類問題,鄰里支部和小區管家充分發揮黨建聯盟作用,常態化收集社情民意,聚焦小區內的規劃設計事項及鄰里間出現的問題糾紛,及時將群眾的聲音反饋到街道社區及黨建聯盟單位,協調相關部門和群眾代表商討研判,共同解決鄰里支部反饋的群眾需求熱點和小區治理難點問題。各職能部門和轄區單位作為黨建聯盟成員全面參與基層治理,通過群眾點單、聯盟派單、成員接單的形式完成需求立項、服務定制,目前已累計完成群眾點單235個,有效解決鹿廠街亂停車、龍潭山花園小區無公交運行、鵬程花園小區天然氣入戶等各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用好陣地“大本營”。充分利用各級黨群服務中心和現有9個“紅色驛站”的陣地資源,開展學習培訓、共治共建等活動。聚焦能力素質提升,設立管家學習日制度,定期舉辦集中學習交流,通過集中學習和經驗探討進一步增強治理服務本領。聚焦平臺建設,依托陣地資源,開展各類議事活動,兵工社區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開設“家長匯”,每月組織各位“家長”開展集中議事解事;密哈社區將鄰里支部活動與“紅色驛站”和黨建口袋公園“一站一園”建設深入融合,開展實景體驗參觀,強化黨性教育。
用好執法“硬手段”。探索“鄰里支部吹哨、部門街道報到”的治理硬招,利用鄰里支部的資源優勢,通過鄰里議事、回音壁、管家上報等渠道,收集小區執法方面存在的問題,鄰里支部書記帶頭吹哨,街道綜合執法隊和相關執法專員按程序下沉開展執法。累計吹哨35次,解決各類執法問題42個。松江社區南寧西路違規占道經營20多年,給周邊小區環境和居民生活帶來影響,治理管控難度較大,鄰里支部為解決這一問題,由支部書記帶頭,從鄰里關系切入,一方面發揮“老熟人”情感紐帶作用,開展走訪調解工作,另一方面及時吹哨,區城管執法大隊、轄區派出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密切配合開展聯合執法,最終54戶中有53戶主動進行了拆除,1戶進行了保護性拆除,困擾居民多年的環境污染、噪聲等問題得以解決,群眾幸福感、滿意度進一步提升。
鄉村振興 抗旱助農有妙計 增產增收解民憂
【我為群眾辦實事】八井子鄉建立村:疫情無情人有情 助農搶收解...
縣領導接訪解民憂 群眾冷暖放心上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敦煌市委宣傳部黨支部集中學習黨...
【鄉村振興】“黨支部+”打造美麗宜居村莊
讀黨報 學精神 振士氣 加油干 ——漁業漁政局黨支部深入學習黨...
【聚焦二十大】發改局黨委組織所屬各支部全體黨員干部多渠道觀看...
【二十大時光】敦煌市人社局團支部舉辦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研討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