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8 11:08
三農快評?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
“口袋里要鼓囊囊,精神上要亮堂堂”,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自治州尉犁縣達西村的村訓。幾十年來,村兩委以此為目標,帶領全村群眾擺脫貧困、走向生活富裕,同時提出思想建村理念,率先把圖書室辦進清真寺,主動傳播正能量,使“紅色達西”“和諧達西”遠近聞名,成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的典范。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物質富足、精神富有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要求。物質貧困不是社會主義,精神貧乏也不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物質文明是精神文明發展的基礎,精神文明反過來又成為物質文明得以鞏固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并且不同程度影響著物質文明發展的方向。
這些年,我們黨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農村面貌和農民收入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是,我們也要看到,在一些地方、一些村莊,富口袋和富腦袋沒能實現同步發展。在有的鄉村,淳樸鄉風面臨消解,鄉村治理難度加大,精神荒蕪現象客觀存在。一些鄉村公共文化服務軟硬件供給不足;一些文化服務設施脫離群眾需求,長期閑置;一些傳統鄉土文化資源未充分傳承與利用。一些村民的思想仍舊被一些不健康甚至邪教思想影響,“全能神”、“三贖基督”等在個別地方和個別村莊還忽明忽暗的存在,不僅損害了當事人的身體健康,還影響到了家庭和睦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還有婚喪嫁娶中的大操大辦、天價彩禮、超出收入水平的人情往來等,都對群眾的美好生活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甚至還有一些人缺乏感恩心理,“邊吃肉、邊罵娘”,對黨的政策執行和社會和諧起到了負面作用。
僅靠經濟增長,不足以保障人民幸福安康、社會穩定發展。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質文明也要受破壞。凝心聚力、勇毅前行,需要精神紐帶的維系、文化認同的凝聚以及正能量的激勵。
當下,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精神紐帶?我們應該有什么樣的文化認同?二十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著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推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在全社會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
全面富裕的鄉村,既需物質世界富足豐盈,也需精神花園明媚燦爛。正如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的,“我們不斷厚植現代化的物質基礎,不斷夯實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質條件,同時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如此,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才會不斷增強,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才會成色更足、質量更高、更可持續。
三農快評——從三農角度看問題
聚焦“三農”領域大事、要事、急事、難事,權威跟蹤“三農”領域熱點、焦點、難點、重點話題,獨家解析“三農”新聞事件,認真尋找新聞第二落點,用有速度的關注、有高度的站位、有態度的表達、有溫度的關愛、有深度的見解回應社會關切。
作者、編輯丨中國三農發布評論員 崔競旖
【二十大時光】搬遷新居迎幸福 昂首闊步向未來—涼州區金山鎮認...
農業農村部黨組召開會議 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 和河南...
【二十大精神在三晉】張麗麗:打造生態茶園 帶富一方百姓
加快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強國——三論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
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丨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
【媒體聚焦】樂陵:300名百姓宣講員進村入戶宣講二十大精神
新華社評論員: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五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
人民日報評論員:同世界人民攜手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