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8 11:00
三農快評?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
很多人都對田園風光心有所往,有人欣賞的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淳樸自然,有人醉心的是“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的悠然自得,也有人向往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閑適……近些年,隨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開展,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這樣的田園夢正在逐步照進現實。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美麗中國建設進一步邁出重大步伐。
美麗中國建設離不開美麗鄉村。相較于城市,農村天然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富饒的物產,這些大自然的饋贈是鄉村巨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其本身就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能夠源源不斷地創造綜合效益。但如何實現由“綠水青山”到“金山銀山”的價值轉換,讓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呢?
實踐證明,以“生態美”促進“共同富”,產業建設是關鍵。在“兩山”理論的發源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余村,那里曾經是一個污染嚴重的礦山村,“石頭經濟”紅紅火火,生態環境卻越來越差,植被稀少、揚塵漫天、河水渾濁……舉步維艱之時,余村人痛定思痛,決心走綠色發展之路。他們對礦山復墾復綠,將工廠舊址變成田園,并逐步發展起了休閑旅游項目和特色農產品經營,形成了新型鄉村生態經濟。村民的致富路越走越寬,腰包越來越鼓,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成為美麗鄉村的樣本。余村的變化,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
我國幅員遼闊,生態環境修復和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生態文明建設仍然面臨諸多矛盾和挑戰,可持續發展之路注定是長期艱苦的過程。就當前農村而言,生態環境保護仍然處于關鍵期和窗口期,環境質量雖已得到明顯改善,但農業面源污染等問題仍然存在,資源環境承載力正在接近上限。這些現實情況更加凸顯了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我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綠色發展理念作為指揮棒、紅綠燈,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打造出“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
三農快評——從三農角度看問題
聚焦“三農”領域大事、要事、急事、難事,權威跟蹤“三農”領域熱點、焦點、難點、重點話題,獨家解析“三農”新聞事件,認真尋找新聞第二落點,用有速度的關注、有高度的站位、有態度的表達、有溫度的關愛、有深度的見解回應社會關切。
作者丨中國三農發布評論員 王玉琪
擼起袖子加油干 風雨無阻向前行 看 ! 這個村生機勃勃的鄉村振興...
全國首個鄉村生態氫能示范工程在縉云投運!
“走進天門·聚焦鄉村振興”短視頻實訓活動啟動
如何推進稻漁綜合種養產業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來了
黨建“小單元”振興“大舞臺”——新化縣黨建引領助力鄉村治理
許竹青:加強農業科技創新,走好農業強國之路
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進博透視:“美美與共”——進博會吸引更多美國企業扎根中國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