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明開涿鹿 2022-11-04 22:16
記者 劉曉璐 通訊員 溫婧
深秋季節,記者行走在涿鹿縣保岱鎮水溝村的山野上,滿眼盡是豐收圖景,放眼望去,豐碩的黃,蔥翠的綠,純凈的白,組成了一幅“農村美、農村富、農村強”的美麗畫卷。

水溝村村貌。通訊員 溫婧 供圖
該村黨支部書記趙愛庭告訴記者,2021年3月他積極響應組織的號召,回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大力推行“黨組織+專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把水溝紅杏產業作為鄉村產業振興之基、產業興旺發展之本。在有效保護“五月鮮”“香白杏”“水溝紅杏”等極具地方特色老品種的基礎上,多舉措助推早熟品種、晚熟品種接續上市,橫跨春夏秋三季,延長了鮮杏供應期。目前,一年一度的“三生有杏,緣在水溝”紅杏采摘節已成為涿鹿縣的文化旅游知名品牌,今后將重點發展鄉村旅游、特色民宿,延長產業鏈、提高價值鏈,實現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助力鄉村振興。

直播帶貨。通訊員 溫婧 供圖
據種植大戶王玉亮介紹,水溝村地處丘陵地帶,日照時間充足、晝夜溫差較大,是鮮食杏種植的黃金地帶。水溝村有200多年的杏種植歷史,全村百年以上的老樹有300余棵,水溝紅杏是鮮食品種中最具有商業價值的品種之一。
“從2021年開始,利用‘農產品+抖音等平臺+直播’對水溝大杏宣傳,利用‘農產品+微商’進行銷售,使得‘水溝紅杏’品牌迅速竄響,我也成了當下遠近聞名鄉村振興的‘網紅明星’?!彼疁洗宓摹熬W紅支委”“宣傳大使”劉曉君告訴記者。
為了增強造血功能,該村推進大力推進產業融合步伐,與新合作農副產品加工有限公司對接,成立了新合作助農增收車間,解決村內弱勞動力和半勞動力村民32人就業,平均每月收入1000元;2022年水溝村黨支部積極爭取到銜接資金96萬,建設畜類產品精品分割車間一座,占地500平方米,帶動地方生豬養殖18000頭,為村集體收入增加50000元。

杏。通訊員 溫婧 供圖
為了讓農村更美、更靚,該村兩委班子帶領村民在村內外實現綠化100畝,種植了花灌木20000余棵,常綠樹1500余棵,山楂樹、賓果樹、海棠樹1000余棵。實施了供水管網改造提升工程,共更換2500米管道,全村100多戶村民,用上了“新鮮”的自來水。修繕多條田間道路,拓寬鋪油進村道路1500米。
據涿鹿綠生源園林綠化有限公司負責人谷曉云介紹,2022年投資12萬元修繕了古廟宇保護唐代壁畫;道路拓寬1500米,更換自來水管道2500米,種植花灌木10000余株,常綠樹3000余棵,山楂樹、賓果樹、海棠樹1000余棵;全力打造九寶桃、大蟠桃采摘園,種植桃樹1000余棵,力爭將水溝村打造成為名副其實的“杏”福“桃”園。
“如今,水溝鄉村振興如火如荼,走出了產業發展帶動鄉村振興‘新路子’,打造了鄉村振興的‘新標桿’,關鍵是堅持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新發展理念,促進了產業與生態結合,使鄉村有景觀、有朝氣,逐步煥發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活力和生命力,展現出了鄉村振興的豐碩成果。”涿鹿縣保岱鎮黨委書記張凱民說。
社區養老服務升級 多措并舉打造老年友好型社會
[云南]彌勒市綠水村打造“一村一品”——小香椿成大產業
薊州區推動重點項目落實到位——以特色產業促進鄉村振興
【二十大精神在三晉】張麗麗:打造生態茶園 帶富一方百姓
【鄉村振興】 “黨支部+”打造美麗宜居村莊
青海互助縣:全力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先行示范縣
新區打造國資盤活增效“新樣板”
【擼起袖子加油干 風雨無阻向前行】北沙城鄉:凝心聚力 打造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