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日報 2022-11-04 10:47
王輝是北京順義區木林鎮榮各莊村的一名新農人,“80后”的他有著多年蔬菜種植經驗,是當地有名的種菜能手。今年響應號召,種了50畝小麥,9月29日就已經播種完,但因為干旱遲遲沒出苗。今年在京郊,像王輝家這種情況非常普遍。據北京市氣候中心統計,自8月23日以來,北京持續60余天無全市性有效降水,土壤相對含水量持續降低,播種前沒有澆水的地塊,種子處于干土層中,早種不早發特點明顯。
針對多年不遇的旱情,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及時召開全市調度會,部署做好秋管工作,組織開展專項督導和調度,著力提高小麥出苗質量。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積極行動,加大苗情、墑情和災情監測力度,組織專家會診研討,先后發布4期以“兩次灌溉”為核心的抗旱破板結保全苗技術指導意見,梳理出2類7種具體苗情并提出針對性建議。開設微信云端問診平臺,實時解決農戶問題。通過農科大講堂和線上會議組織專題技術培訓,2200余人參加。
10月5日,王輝開始澆出苗水,但因對旱情估計不足,在澆完一遍水后沒有及時落實澆第二遍水的措施,結果土壤板結導出苗不理想,有1/3左右的麥苗窩在地里。在市、區兩級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王輝于10月19日又澆了第二遍水,目前出苗率已達90%左右。
北京農技部門通過形式多樣的服務,抗旱措施到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據10月29日調度,全市90%的麥田已經澆完一次出苗水,36%的麥田正在澆第二水。已澆水地塊0—20厘米和20—40厘米土層平均相對含水量分別為74%和76%,已達到小麥出苗適宜的土壤含水量,出苗地塊比例提高到85%。隨著抗旱措施的進一步落實,土壤墑情將會持續改善,小麥出苗情況將進一步好轉。
孟津區創新驅動點燃高質量發展強引擎
廣西推廣"稻油"輪作模式 將"農閑田"變"收益田"
[北京]北京這個鎮千畝閑地變良田
怎樣鑒別蝦料質量
濟寧魚臺推廣水稻秸稈打捆離田一體化作業新模式
二十大精神在三晉 新型農機助力“三秋” 我縣已全面完成49萬畝...
喜訊!又一“楊凌經驗”面向全國復制推廣
公兔精子質量差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