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 2022-11-2 05版 2022-11-07 14:47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完善重點群體就業支持體系,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兜底幫扶。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是一項需要長期關注和解決的重要任務。
困難群體,主要涵蓋大齡或長期失業者、城鎮“零就業家庭”成員、農村貧困戶勞動者、殘疾人員、低學歷和低技能勞動者等。這些人群在背景、學歷、技能等方面相對薄弱,往往從事勞動密集型工作或臨時性工作,在就業市場處于弱勢地位。受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影響,在企業加速騰籠換鳥過程中,一些高學歷高技能型就業人群向下轉移。因此,在未來一個時間段內,更要采取有力措施,釋放困難群體就業壓力。
解決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需要政府牽頭、全社會參與,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依靠政策端、市場端、服務端協同發力,讓困難群體端穩就業飯碗。
近年來,政府不斷出臺面向困難群體的就業幫扶政策,通過一系列有力舉措,及時為企業和個人紓困解難,比如實施普惠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給予企業職業培訓補貼、困難人員培訓生活費補貼、失業保險保障擴圍等。為此,要在政策端進一步發力,夯實就業基礎。堅持精準施策、靶向發力,統籌考慮企業發展與困難群體的就業需求,對吸納困難群體就業的企業所擔負的保險費、房租、稅費等給予更大退費退稅優惠。
在市場端,穩崗擴崗、拓寬就業渠道很關鍵。發展好實體經濟始終是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途徑。目前,傳統制造業仍是穩就業的主力,第三產業也在釋放吸納就業的巨量潛能。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靈活就業崗位不斷涌現。對此,要強化科技引領,堅持創新創業,做大做強市場主體,數質并進,以市場繁榮和經濟增長,帶動解決困難群體的就業問題。從區域經濟的角度看,要推進東西部、省內外勞務輸送,穩定務工群體留在企業、穩在當地;要加強項目牽引,建設一批適合當地特色發展的產業,加大以工代賑,實現“造血”式幫扶。
在服務端也要健全體系,提升幫扶實效。要建立健全數字化就業服務平臺,實現就業服務部門間的數據互通共享,提高服務精準度。要增強就業信息宣傳輻射力度,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讓困難群體及時掌握就業信息。要提升困難群體職業培訓質量,有針對性地采取短期教育和長期教育相結合、理論培訓和技能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加大政府投入,吸引相關單位承接承辦有關培訓。
作者:鄭孟狀
■ 浙江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鄉村振興丨牽手道孚民政 千里結對幫扶
省生態環境廳領導來萬年督導幫扶百日攻堅工作
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成縣強化農機安全監管確保全縣“三秋”生產順利完成
廣東:發布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方案
學習貫徹中共二十大精神,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
駐村幫扶辦實事 架起愛民“連心橋”
山東兗州區:踐行“四有”工作法 探索新業態新就業青年工作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