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睢寧 2022-11-07 11:18

講述故事、傳遞智慧、品悟生活, 無線睢寧《夜讀》又和大家見面了! 捧一灣睢寧的深情,采一縷睢寧的月光,
01.
看到W的這名字,想到了《可可托海牧羊人》那首歌。其實此W非彼W。此W是我老家慶安鎮分管教育工作的副鎮長,是男的女的我也不知道。因為想去龍集東樂幼兒園看看,就想冒昧給此W打個電話聯系一下。
這幾天東樂幼兒園的一個視頻在網上很火。先是由縣融媒體中心推送出來的,緊接著省教育頻道推送,縣融媒體中心就此又精心策劃了一個時評視頻。轉發和點贊的一下火了起來。
其實視頻很簡單。東樂幼兒園的一群小朋友,用迷你版的農具在快樂地碾稻子,就是碾場。畫面上的勞動場景很熱鬧,騎車拉磙子碾稻子的,持叉翻場的,仔細收拾稻粒子的,忙得不亦樂乎。一個個小汗臉上粘著頭發,神情專注,生怕哪一點做得不夠好。
農村碾場這種勞動場面,
是收獲糧食的最后一道工序,
現在實現了機械化,
碾場就變成了記憶中的鄉愁,
看不到了。

△網絡配圖
那么,東樂幼兒園的老師為什么帶領四五歲的孩子,做這種看似游戲又不是游戲的失傳了的勞動呢?縣融的時評說,東樂幼兒園特意組織這樣的勞動活動,是為了培養孩子們愛勞動、會勞動、懂勞動的優秀品德,培養新一代人的勞動價值觀。

我很感觸,約了幾位作家詩人文友,
準備去東樂幼兒園,
體驗孩子們的童話世界。
02.
打通W的電話,一聽傳過來的聲音熱情中保持著一份恬靜,我意識到對方是一位年輕的女性。待見到她后果然是,還不足三十歲。她聽了我的說明后,立即說歡迎歡迎,待聯系好幼兒園園長,在鎮政府門口等你們。我把這當成是她對教育的熱忱和對孩子們的關爰。
在W等人的熱情引領下,我們來到了東樂幼兒園,雖然在鄉下,卻是一所省級優質幼兒園。一進大門,看到院子里的孩子們,有的像一群鳥兒那樣在做游戲,又像一團小蝌蚪在水中游玩,有的在趕老牛,有的在模仿石磨磨面。
樹上垂著成串的玉米,像是自己結的果實,菜園里生長著翠綠的青菜,旁邊一灣小河從小橋下流過。幾位孩子家長模樣的人站在透柵墻外,滿臉幸福地欣賞著孩子們的快樂。
幾位小朋友,頂著藍底白花的頭巾,圍著也是藍底白花的小圍裙,戴著同樣的護袖,拉著風箱,向土灶里續柴,在老師的指導下,蒸蜜紅薯。一個個像模像樣,也是迷你版的小廚娘??吹梦覀內炭〔唤?。

張園長邀請我們品嘗小朋友的廚藝。果然那蜜紅薯軟糯香甜,真是如同蜜做出來的一樣。小廚娘們禮貌地笑著看我們吃,她們自己不吃。原來,他們在幼兒園的園地里,栽下了幾株紅薯,孩子們在秋天收獲了自己的勞動果實。

參觀他們的教室,室內整潔有序,擺放著用玉米棒等農家材料制作的各種小小造型。室外的墻壁上,是孩子們和老師共同制作的壁貼畫,材料也是農村常見的樹皮、細竹節、草棒、荻花等。整個院內是一個鄉村童話世界。我們也仿佛穿越到了童年,假如真的可以,也想當一回迷你版的小廚娘。
03.
幼兒園后面不遠處,隔一條老街,就是我的老宅,離開它已近四十年了。這是我童年生活過的地方。
那個時候沒有幼兒園。但像幼兒園孩子這么大點的時光,也會跟隨大人下地去的。也許不是去勞動,也許是把勞動當成玩耍,也許是無人看管我們,不得不隨大人到地里去。所以農村的勞動場景、農民的辛勞、收獲的喜悅、新糧的香甜,就牢牢地儲藏在童年的記憶深處,一生都不會消失。

這些在我們人生成長的道路上,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是后來所吸收的知識營養無法比擬的。而且是知識獲取得越多,越感覺到童年所受到的啟蒙教育,越加深刻。中華民族的勞動傳統文化傳承與弘揚,一直是從孩提時代開始的。否則像《三字經》《百家姓》《朱子家訓》等等,不會一代一代流傳成孩子們必備之讀。

分手的時候,我問張園長討要了一本他們自己制作的彩繪園本教程《趕老牛》,我小時玩過,現在也是失傳了。但東樂幼兒園又把它以現代形式恢復過來了,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W對我說,是想把它擺放在書房里,成為美好的回憶吧。我欣然附議。那樣,東樂幼兒園孩子們的歡樂的勞動聲,便會不斷地在我耳邊回響,激勵我像他們一樣地學習與勞動。
石臺曬秋圖鑒:這里的秋天怎么這么好看!
【文明創建在行動】栲栳鎮:狠抓人居環境整治 擦亮鄉村振興底色
【鄉村振興進行時】敦煌市轉渠口鎮火紅朝天椒獲得豐收
敦煌: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秋景如畫
世界產品走進中國消費者的生活 中國定制扎堆亮相
鄉村振興 堅守一心為民之心 在“俯首甘為孺子?!敝芯`放奉獻之
鄉村振興丨牽手道孚民政 千里結對幫扶
鄉村振興丨瓦日蘋果豐收映紅老百姓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