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8 09:39
黨的十八大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三農事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十年來,山西省委、省政府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始終把做好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堅持用大歷史觀認識三農,大情懷研究三農,大格局推動三農。以“打不贏脫貧攻堅戰,就對不起這塊紅色土地”的堅定信念攻堅克難,打贏脫貧攻堅戰,58個貧困縣全部摘帽,799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32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啟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堅持新發展理念,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格局基本形成,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農村發展動能活力持續釋放,農民收入穩步較快增長,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這十年,五谷豐登“米袋子”更足更滿。
全省糧食年產量從261.8億斤增加到去年的284.2億斤。畝產突破600斤大關,國家糧食安全考核連續5年獲優秀等次。山西作為全國著名的“小雜糧王國”,面積穩定在1270萬畝,單產、總產均翻一番,在全國品類最全、品質最好。開展“土豆革命”,加工型馬鈴薯畝產6.5噸,是普通薯的4倍。小雜糧正在形成大產業、大食物,占據大市場。
這十年,六畜興旺“菜籃子”更豐更盛。
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134萬噸、112萬噸、135萬噸,絕對增長都在50%以上。蔬菜產量從862萬噸增加到976萬噸,增長13%,日光溫室面積全國第7。挖掘夏秋冷涼優勢,擴大冬季設施生產,南菜北種、智慧大棚、魚菜共生迅速推廣,成為黃土高原夏秋冷涼蔬菜優勢區。
這十年,四季飄香“果盤子”更鮮更甜。
水果產量975萬噸,增長42%;蘋果、梨產量全國第3,紅棗、核桃產量全國前列。各類水果從7大類500多個品種發展到15大類800多個品種。中藥材種植面積348萬畝,增長1.5倍,黨參、黃芪等十大晉藥享譽全國。“山西藥茶”異軍突起,產品500多款,特色產業蔚然成勢。
這十年,千家萬戶“錢袋子”更實更鼓。
全省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由1304億元增加到2134億元,增長63.6%。第一產業增加值從642億元增長到1286.9億元,實現翻番。農民收入從7064元持續增長,達到15308元。脫貧地區農民收入年均增長11.5%,達到11666元。城鄉居民收入比從3.2:1縮小到2.45:1。
這十年,萬象更新“好日子”更順更美。
從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到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從“六亂”整治到“路、水、暖、網、鏈、廢、機、田、證、險”這樣關乎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的十件實事,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向村延伸、往戶覆蓋。易地扶貧搬遷47.2萬人,新建1122個集中安置區。穩妥推進煤改電、煤改氣。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覆蓋率、污水處理率、衛生廁所普及率大大提高;四好農村路升級改造8.9萬公里,具備條件的建制村100%通客車。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治理,大力推進移風易俗。
十年來,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
三次視察山西到農村、看農業、進農家的深恩厚愛和殷殷囑托,堅定走好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之路。山西省在工作推進中,始終做到五個堅持。
一是堅持政策惠農。
注重頂層設計和統籌謀劃,每年一個省委一號文件,脫貧攻堅八大工程布局、二十項行動推進。全面開啟鄉村振興新階段,編制鄉村振興“1+6”戰略規劃和農業農村現代化“1+1+15”規劃,出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實施方案。開展鄉村振興示范縣、鄉、村創建工作。全國首家出臺《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條例》《小雜糧保護促進條例》等,修訂出臺28部涉農法規。
二是堅持科技興農。
大力發展有機旱作農業,緊抓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建成高標準農田2117萬畝,審定農作物新品種794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96%,畜禽核心種源自給率70%。深入推進農業農村領域減排固碳,持續開展“一控兩減三基本”,化肥農藥實現負增長。大力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農產品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推進“機田證”一體化試點,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73.9%,累計培訓高素質農民79.8萬人,農村人才、鄉村工匠、種田能手不斷涌現。布局建設晉中國家農高區,組建神農科技集團,重塑重構17個產業技術體系,深入推進農技農經農機“三支隊伍”改革,農業科技貢獻率突破61%。
三是堅持融合富農。
堅定實施農業特優戰略,持續推動城鄉融合、一二三產業融合、產業就業融合,布局“南果中糧北肉東藥材西干果”等三大戰略五大平臺十大集群,創建國家級產業園8個、產業集群3個、產業強鎮30個。實施市場主體倍增計劃,培育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45家。緊扣“糧頭食尾”“農頭工尾”,打造高粱、谷子等20條特優農業全產業鏈。全省綠色有機農產品1770個,地理標志農產品176個。去年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2620億元,增長2.2倍。推動數字農業、農村電商、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網紅直播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2021年全省休閑農業營業收入81.3億元,帶動42.4萬人就近就地就業。
四是堅持改革活農。
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基本完成,509.2萬農戶吃上“定心丸”。以清產核資、成員確認、股份合作制改革為重點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提前完成。實施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行動,探索開展農村承包地二輪延包、宅基地制度改革等多項國家試點。大力發展社會化服務,農業生產托管近3000萬畝。
五是堅持投入支農。
公共財政優先保障三農,省級以上財政每年三農投入由24億元增加到130億元,增長4.4倍,十年累計投入730億元。積極推動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搭建平臺推動金融服務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創設13種省級政策性保險,開通農業信貸直通車,18家金融機構攜手三農,全省涉農貸款余額1.2萬億元,為農業農村注入更多源頭活水。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丨清新多措并舉扎實做好檔案管理工作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北張村:推進項目建設 助力鄉村振興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60萬斤甜柿搭上電商銷售“快車道”
上農種植業中心:金秋沃野繪就豐收畫卷,多措并舉搶抓“三秋”生...
萬安仙果品專業合作社榮獲“山西省郵政”杯大賽第二名
“農行杯”山西省第六屆農村創業創新項目創意大賽總結
[山西]三晉大地共慶豐收——2022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山西省活動綜述
贛鄱沃野新畫卷——江西農業發展成就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