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融媒 2022-11-10 09:36
小村莊連著大民心,小網格連著千萬家。本輪疫情發生以來,湟源縣統籌疫情防控和群眾生產生活,從小處著眼,從細處著手,以“接地氣”的舉措、簡潔高效的流程,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用“一根針”有序穿起民生服務的“千條線”,繡出群眾的笑語歡顏。
臨危受命、即配服務,化身“藥騎士”
“喂,鄉長,我是莫多吉村的村民,我兒子生病了,需要幫助……”日月藏族鄉莫多吉村一村民患有癲癇,需長期服用左乙拉西坦片、拉莫三嗪片兩種藥物,因近期市區管控,家里斷了藥,情急之下,打通了鄉聯點干部經濟中心主任楊淑英的電話。在核實、了解完詳細情況后,楊淑英馬上匯報鄉黨委,為盡快將藥物送到患者手中,日月藏族鄉黨委提前對接藥店,通過縣、鄉兩級愛心專車接力,僅6小時就將藥品送到村民手中,“主任,謝謝你啊,感謝黨和政府給予我們的照顧”“嬸,您別這么說,孩子的事兒是大事,作為一名黨員,我們始終同大家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您有困難隨時找政府,我們一定想辦法。”
點滴溫情、紓難解困,變身“服務員”
卡點值班、疏導群眾、采核酸、做宣傳……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鄉鎮干部作為“最美身影”,病毒有多細小,他們的工作就做得有多細致入微。晨光微熹,囫圇吃了口早飯,大華鎮疫情防控專班的謝亮迎來了新一天的工作,“我要外出打工,要辦什么手續?”“麻煩給我開一張出行證明”,這是他每日接到村民求助電話最多的問題,無論是白天還是深夜,事無巨細,他總會悉心解答村民問題,耐心處理群眾訴求,2個月來經他手發出的文件多達120余條(篇)、開具通行證明800余份,接打電話1900余通。談起疫情防控工作,他常常掛在嘴邊的是:“我年輕我來,我是男士我來,我是黨員我上,我精力好我干。”“作為一名基層工作人員、一名黨員,就應該起到帶頭表率作用,群眾的需要就是我們的任務,百姓的困難就是我們的工作”。
枝葉關情、不負眾望,機動“糧草官”
日落西山,巴燕鄉福海村一個穿著防護服的身影映入眼簾,只見他打著手電筒,摸索著走進羊圈,清點著畜棚里的牲畜,再一一給它們放上飼料,這位特殊的大白正是結束了一天消殺任務的村“兩委”成員趙文。福海村位于腦山,村民收入幾乎全靠養殖,因不少村民在縣外務工,趙文接到了不少村民的求助電話,“大家平時收入就靠著養殖牛羊,我希望村民能夠安心務工,不用過多考慮家里。”趙文自告奮勇,照顧起這些村民們的“生存之本”。除了幫村民喂養牲畜,他還擔任起村里的核酸檢測監督員和消殺員,疫情發生以來,盡管每晚十一二點才能入睡,但他依然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就準時起來開始一天的工作。“疫情防控期間村民一直都很配合我們的工作,當群眾的生產生活出現困難時,作為黨員我們應該及時伸出援手,讓村民感受到黨和國家對他們的關愛”。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每一點的堅持,都是成功的伏筆,每個人的奉獻,都匯成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扎實做好每一件民生實事,把實事做好,把好事做實,就一定會凝聚起抗疫的蓬勃力量,構筑起戰“疫”的銅墻鐵壁。
來源:湟源縣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處置工作指揮部辦公室
【疫情防控】馬坊鎮:“外來”媳婦當起“臨時大白”助力核酸檢測
【媒體看大同】大同區:“積分制”提升村民參與度滿意度
【同心抗疫】疫情防控齊聚力 守望相助暖人心
原創海報丨社區如何做好常態化防控防護?
柴胡店鎮:8個村746戶回遷村民喜遷新居
王忠獻督導檢查疫情防控、項目建設工作
【擼起袖子加油干 風雨無阻向前行】政府縣長賈志強督導疫情防控...
【疫情防控】就地“轉崗”,他在封控區做起了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