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融媒 2022-11-11 17:32
近年來,和平鄉黨委、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壓力不減、力度不減、熱情不減的精神狀態自我加壓,乘勢而上,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推進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磨好基層“繡花針”繡出振興“新篇章”。
樹“針心”,凝心鑄魂,練好基層“繡花針”
通過多點發力,創新學習方式進一步強化理論武裝,夯實思想根基。一是認真落實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制度,黨委中心組學習有關鄉村振興內容20余次,開展交流研討8次,嚴格落實季度學習內容抄告制,各支部結合“三會一課”“固定黨課”等方式學習1000余次,依托“學習強國”“信仰的力量”等線上學習平臺,抓緊抓實黨員干部日常學習,提升學習覆蓋面。二是制定印發《和平鄉村“兩委”干部能力提升培訓方案》,利用黨員冬春訓、鄉村振興輪訓班、“夜讀班”等多形式組織全鄉19個村96名村“兩委”成員及726名黨員集中對習近平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論述、黨的二十大精神、黨的十九大及歷次全會精神、七一講話精神及省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等重點學習內容專題輔導。通過一系列有創新、有特色學習方式進一步夯實思想根基,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筑牢戰斗堡壘,發揮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主窗口”、落實政策的“主陣地”和傳遞能量的“主渠道”,充分發揮黨員在鄉村振興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進鄉村振興。
投“針情”,以人為本,穿起基層“千條線”
堅持以人為本,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是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堅守防返貧底線,確保脫貧成果“守得住”。全鄉2022年新識別監測戶(突發嚴重困難戶)3戶16人,通過低保兜底、臨時救助等分類幫扶措施,持續進行跟蹤監測,嚴防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截至10月底,納入低保215戶459人;低收入家庭73戶253人;支出型家庭3戶13人;臨時救助80戶257人,發放救助金額691498.65元、納入特困61人。二是為保證在疫情防控期間困難群眾的正常生活,對47戶困難家庭發放生活物資、折合資金9400元;汛期為14戶轉移對象家庭發放價值186元的生活物資,折合資金2604元。三是聚焦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共辦理茶漢素、尕莊、小高陵污水管網鋪設,茶曲、大高陵村田間道路維修等民生實事500余件,在馬家灣、白水、隆和、馬場臺等村477戶實施農牧民居住條件改善工程,不斷提升村容村貌,切實提升群眾宜居感。四是為破解鄉村治理難題,實施“廁所革命”工作,在前期修建1396座廁所基礎上新修建20座雙坑交替式旱廁,進一步提升群眾生活幸福指數。并充分發揮“黨建+網格員”模式,進一步提高人居環境整治水平,繼續緊緊圍繞年度工作要點和“三清一改治七亂”工作要求,堅持“重點突破、整體推進”的總基調,使各村向更整潔、秀美、宜居改變,進一步匯聚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美了山村,富了鄉親。
用“針力”,腳踏實地,織好三農“發展布”
腳踏實地以政策驅動、產業牽動、能人帶動“三動”注入振興活水,激活鄉村的春色滿園。一是對茶漢素、小高陵集鎮餐飲一條街集約管理改造,打響集鎮特色餐飲知名度。因村施策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建成茶漢素村“支部聯建幫富車間”,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3萬元。深化東西部協作,與南京六合區程橋街道簽訂110萬元的幫扶協議,邀請六合區專家學者對華石山景區總體規劃“把脈問診”。“盤點”各村優勢資源,規模化流轉土地,大力推動油菜籽、蔬菜、中草藥等產業發展,糧油作物流轉比重達73%,經濟作物比重達10.26%。二是以產業發展為內生動力,打好“因地制宜”特色牌。在馬場臺村積極爭取總投資為1000萬元的鄉村振興示范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600萬元的一期項目,該項目的建成,高效盤活了馬場臺村的集體經濟收入,帶動周邊200余名群眾實現穩定增收以及就業。三是打亮鄉村旅游“升級牌”。和平鄉踐行高質量發展路子,探索融合產業發展產業體系,推動產業旅游、特色旅游融合發展模式,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在白水河沿線的馬家灣、白水、隆和、馬場臺等村大力發展“浪河灘”經濟,全鄉批準開放16個“浪河灘”點位,配套可移動公共廁所9座、集中洗菜池13個、垃圾桶20個,配套自來水2.6公里,帶動沿線群眾手工刺繡、手工酸奶、純牛奶、錕鍋饃饃等第三產業發展,截至目前,“浪河灘”旅游收入已達40余萬元,接待游客人數達到6萬人次,帶動農戶收入達到5萬元。四是打通“引雁歸巢”帶動渠道。和平鄉充分發揮鄉村能人示范帶動作用,通過“造血”的方式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成功探索出一條“黨建+產業+就業+脫貧戶”的新模式。將鄉村優秀創業人才納入村兩委班子,通過攪動基層黨組織轉變觀念,推動基層黨員帶頭創新創業。茶曲村黨員、村干部、縣鄉人大代表馬顯德成立了以種植高原唐古特大黃為主,培育當歸苗、山莨菪為輔的湟源縣湟源香禾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員105名(其中劉家臺村脫貧戶6戶)。該合作社先后成為省中藏藥材協會會員、省創新聯盟機構理事會會員。幾年來,在高原生物研究所教授的指導下,成功育出國家二級瀕危珍稀植物山莨菪,打開了全省人工種植山莨菪的先河,市場前景廣闊。目前在茶漢素村已成功育苗10畝、種植30畝,并帶動茶曲村種植10畝,以訂單種植方式收益,收入預計可達160余萬元。2022年合作社及時轉變發展思路,在劉家臺村流轉土地1700畝打造湟源縣燕麥繁育基地,預計收益60余萬元。在茶漢素村流轉土地410畝種植蔬菜(其中洋芋210畝、青蒜苗70畝、蔥20畝、大白菜40畝、菠菜20畝、甘藍10畝),預計收益達40余萬元。合作社為周邊群眾提供季節性務工累計4000余人次,累計發放人工工資40余萬元。和平鄉通過挖掘本村本鄉“田秀才”“土專家”“致富能手”等50余人,引領帶動全村集體經濟發展,將“獨富”變為“群興”將“弱雁”培育壯大,形成“群雁齊飛”局面。
來源:湟源縣和平鄉人民政府
開展“鄉村振興公益電影行”公益電影主題放映活動----吉林省農村...
全面啟動!邢臺市鄉村振興“桑梓計劃”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 自治區人民政府 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淮安扎實推進特色農機化鄉村振興實績考核
【二十大時光】涼州區:人居環境整治 扮靚鄉村“顏值”
[吉林]白城市洮北區全力推進鄉村振興
電影之光照亮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偉大進程
打卡漳平 | 仙境吾祠,云上鄉村 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