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報 2022-11-26 19:29
“以水帶肥,肥隨水走,高標準農田讓咱種糧人有底氣。”澤普縣良種場農辦主任祖農·托乎提言語間滿是自豪,“一個人就管理4000畝小麥地,以前想都不敢想。”
“稻花香、鴨兒肥,稻鴨共生,一田雙收。”喀什市帕哈太克里鄉肖爾巴格村村民木合塔爾·鐵力瓦力迪高興地說,自從學會立體種養,稻田效益翻了番。
喀什地區堅持補短板、強弱項,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載體,貫通產加銷,融合農文旅,著力建基地、抓加工、促銷售、延鏈條、強效益,培育一批集生產、加工、貯藏、冷鏈、物流、銷售為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
立足優勢,集中力量發展特色農業
莎車縣戈壁產業園,一排排整齊的溫室大棚蔚為壯觀。昔日的茫茫戈壁灘,如今卻是托起村民致富的“金戈壁”。
“這兩座溫室大棚里的辣椒,45天后就能上市,保守估算,產6噸辣椒,一公斤5元,就能掙3萬元。”莎車縣佰什坎特鎮倉巴扎村村民麥麥提尼亞孜·艾海提說,“過去不起眼的戈壁灘,如今托起我們的致富夢。”
“隨風滿地石亂走”的戈壁灘如今能變成“金田園”,得益于莎車縣充分利用產業援疆、人才援疆優勢和戈壁荒灘資源,構建了種植、加工、貯藏、冷鏈、物流、銷售為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
像莎車縣戈壁產業園這樣的蔬菜園在喀什地區有不少。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布局,僅今年喀什地區種植蔬菜150萬畝,預計產量177。43萬噸。
“今年我們的露地蔬菜畝均收入3500元以上,大拱棚平均年座收入7000元以上,溫室平均年座收入2。5萬元以上。”喀什地區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副局長梁擁軍說。
近年來,喀什地委、行署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培育發展的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為喀什地區農業發展繪制了路線圖。
隨著《方案》的實施,圍繞推動“春提早、秋延后、冬生產”設施農業加快發展,形成了北部以疏勒縣、喀什市、疏附縣為中心,南部以莎車縣、葉城縣、澤普縣為重點,東部以伽師縣、巴楚縣為區域,輻射帶動周邊縣鄉的大“菜籃子”基地。
如今,喀什地區不僅擁有多個蔬菜基地,還建成高標準農田的棉花、小麥與新梅、核桃、櫻桃等產業基地。全地區550萬畝棉花、582萬畝林果、350萬畝小麥等作物基本實現全產業鏈發展。
龍頭帶動,強化利益聯結
疏勒縣庫木西力克鄉庫木西力克村的谷子熟了。記者 韓沁言 攝 “新打的谷子,有一股田野的味道。”疏勒縣庫木西力克鄉庫木西力克村粥師傅谷業科技有限公司谷子加工廠流水線,一縷縷新谷子的清香沁人心脾。經過清雜、脫殼、分級、拋光、色選等多個工序后,金黃的谷子躍然眼前。
“這批谷子質量不錯。”總經理周偉抓起一把谷子說,“你看,谷粒圓潤硬實,基本都是整粒,出谷率應該有六成多。”據介紹,這些谷子后續還將經過篩孔分級、色選去黃、磨粉、打包等一系列“梳妝打扮”。
加工企業是糧食產業鏈條上的重要一環,上連農戶,下連市場。“我們走的是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的路線。”周偉說,公司的“粥師傅”小米品牌,開發出小米黃金磚、速食粥、小米禮品盒、小米馕等多款產品。
“農頭工尾、糧頭食尾”,除了走品牌路線,延長產業鏈也是糧食增值的好辦法。新疆中農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喀什市帕哈太克里鄉建設海水稻品種繁育基地和海水稻精深加工廠,打造從種子到稻米消費的完整產業鏈條。
“荒漠變綠洲,鼓起‘錢袋子’,新梅一年收入13萬多元。”伽師縣英買里鄉拉依力克村村民阿布都熱依木·艾買爾笑意寫在臉上,“企業保底價收購,通貨每公斤13元到17元不等,優等品每公斤25元,鄉親們紛紛栽種新梅。”
伽師縣新梅產業發展,得益于一條從田間連車間的產業鏈。近年來,冷藏保鮮、智能分選生產線相繼落戶伽師縣,龍頭企業統一標準、統一收購,伽師新梅已走出新疆、走進全國、走向世界。
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農業產業化。如今,喀什地區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告別“原字號”,通過加工增值鼓起農民腰包。目前,喀什地區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358家、農民合作社8230家、家庭農場156家,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83家,農副產品初加工率86。85%、精深加工率30。15%。
品牌打造,提升農產品知名度
“伽師瓜按照標準種,品質達標后,統一使用‘伽師瓜’地理標志商標。好品牌讓好產品身價上漲,價格能翻一番。”伽師縣古勒魯克鄉阿克托卡依村村民阿西木江·賽杜拉說,“今年我家種了20畝伽師瓜,收入8萬多元。”
伽師縣粵伽新梅產業園里全自動化伽師新梅分揀生產線一角。記者 韓沁言 攝 靠著品牌興農的新路子,伽師瓜走出喀什地區,成了鄉親們的“致富瓜”。放眼喀什地區,伽師瓜、疏附開心果、伽師新梅、英吉沙杏、岳普湖小茴香、莎車巴旦木……一大批信譽好、品質優、叫得響的“喀什品牌”,帶著“瓜果之鄉”的千年美譽、帶著農民群眾的致富愿望,走向遠方。
“今年巴旦木果仁飽滿,品質不錯,畝均收益3000元以上。”莎車縣阿熱勒鄉阿孜干巴格村村民布合麗齊木·熱則克說,“我們種的巴旦木果仁大,口感好,還沒成熟就被老板們訂走了。”
巴旦木還未成熟就被客商訂走了,離不開標準化生產。正如布合麗齊木所說:“在農業專家的指導下,我們按照標準管理,不僅產量持續增加,品質也在不斷提高。”
從種植到加工再到銷售,一條龍的產業鏈條讓像布合麗齊木這樣的巴旦木種植戶感到踏實:“我們只管種好,不愁賣。”
這些年,喀什地區大力實施品牌強農戰略,構建“企業主體、政府引導、專家指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農產品品牌建設機制,引導企業使用區域公用的農產品品牌,培育一批區域特色鮮明、市場知名度高、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知名產品品牌,成為在全國叫得響的“金字招牌”。
“只有系統推動實現農產品全鏈條監管,推廣農業標準化模式,才能生產好產品,打造‘金品牌’,實現高效益。”梁擁軍滿懷信心地說,“到 2025 年,我們力爭創建20個農產品地理標志,注冊20個以上中國地理標志商標。”
我市城市應急水源工程建設正在火熱推進中
青岡縣:全力推進秸稈離田和秋整地?為明年春耕做好準備
小小的蠶繭 孕育致富大希望
湖北蘄春縣應急管理局強力推進七項舉措保安全
科右前旗召開秸稈集團及澎派集團項目落地事宜推進會
開展“鄉村振興公益電影行”公益電影主題放映活動----吉林省農村...
全面啟動!邢臺市鄉村振興“桑梓計劃”
內蒙古自治區黨委 自治區人民政府 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