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丘北 2022-11-10 17:43
近幾年來,丘北縣依托普者黑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緊緊圍繞“傳承文化、創新發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目標,通過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民族文化,將獨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轉化為農村群眾增收的新亮點,助力鄉村振興。

位于云南省東南部的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的少數民族聚居區,境內居住有漢、壯、苗、彝、白、回、瑤等七個民族,形成了以多元文化為特征的文化形態。目前有省、州、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62項,項目代表性傳承人81人。在當地政府部門的關心指導與幫助下,部分傳承人創新傳承與保護方式,大力開發優秀傳統民族文化并形成一定規模的非遺文化產業,不僅成為活態的文化傳承,也成為農村群眾增收的新亮點。

成立于2018年8月 的云南民源坊服飾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傳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服飾文化、錦繡文化為使命的非遺工坊,專注于民族原生態服飾文化,公司主要制作和銷售少數民族服飾、壯族水竹花傘、民族手工紡織錦繡及其工藝文旅產品、傳統銀飾品等文化產品。特別是民族傳統服飾產品的開發,在挖掘和傳承民族服飾文化的基礎上,廣獵古今,博采眾長,打造開發具有現代民族特色的“民源坊”棉麻中高端服裝品牌,以加工、銷售、來樣定做的模式,為客戶提供做工精細、圖案精美、色彩艷麗的少數民族文化元素融合現代時尚的服飾,推動非遺工坊健康發展,公司年銷售總額達80余萬元。
公司積極吸納包括殘疾婦女、留守婦女等農村婦女群眾 到公司從事手工織布、刺繡、縫紉等工作,公司通過從手工刺繡的色彩搭配、圖案設計、繡工技巧等方面,為務工人員提供理論培訓和實踐指導,讓她們掌握一技之長,并實現就近上班。公司現有6個固定的就業崗位,每人月收入3000元,一年當中同時可為40多名婦女提供臨時或季節性的崗位,有的婦女可將需要手工刺繡加工的布料拿回家里加工,根據加工產品的大小有100元到300元不同的收入,為一大批農村婦女拓寬了她們的家庭經濟增收渠道。


被評選為云南省“非遺伴手禮”的壯族花米飯是利用傳統古老手工技藝制作的民族風味美食,精選本地生產的優質糯米,用多種野生植物的根、莖、花、葉提取紅、黃、藍、紫、黑等天然色素、采用壯家最原始的配制方法制作而成,因其色彩斑斕、口感柔順醇香而深受人們喜愛。
為傳承壯族花米飯的手工制作技藝,弘揚民族特色飲食文化,傳承人將壯族花米飯作為優秀傳統文化產業加以打造,以“公司+基地+農戶 ” 的模式于2019年7月整合相關資源成立了丘北桑秋食品開發有限公司,成為生產經營以糯米產品為主的民營企業 ,色香味俱全的壯族花米飯是該公司的主打產品,通過線上線下銷售,產品暢銷省內外市場,年銷售額達1800萬元。


公司規模擴大后,現已入駐丘北縣新工業園區,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生產加工車間3500平方米,有員工22人,平均月工資3000元/人,大多數員工來自附近村寨,讓農村群眾既能照顧家庭又在家門口就業,增加家庭經濟收入。公司以土地流轉的方式建立的2000余畝優質糯稻種植基地和100余畝染色植物種植基地涉及平寨鄉、官寨鄉、天星鄉三個鄉五個村委會200多戶農戶,農戶每年可得到每畝1100元的次年遞增50元的地租收入,在農忙時節還可以就近務工,每天每人可獲得100至120元的收入,直接帶動200多農戶增加家庭經濟收入。

隨著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方式的不斷創新,丘北非遺資源的開發將會越來越多,道路也會越走越寬,非遺文化增加農村群眾收入的覆蓋面和輻射范圍也將進一步擴大,在不斷拓展群眾增收渠道的同時更加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中華民族文化自信。
記者節!丘北融媒開展職業技能活動
開展“鄉村振興公益電影行”公益電影主題放映活動----吉林省農村...
陜西西安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參加了第五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公益電影主...
60個!第一批農耕文化實踐營地推薦名單公布
農業農村部農機所研制的大豆玉米聯合收獲機亮相全國大豆玉米帶狀...
【媒體聚焦】樂陵:發展生姜特色種植 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二十大精神在楊凌 | 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
“區塊鏈”“元宇宙”等新科技概念成為養老詐騙的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