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2 16:19
群眾在哪里,宣講工作就跟進到哪里。連日來,天祝縣堅持大白話、大實話宣講,小故事、小場景傳播,充分利用“馬背宣講”、雙語宣講、板凳課堂、“你點我講”等微宣講形式,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把黨的創新理論講明白;用群眾看得見的變化,把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講生動。

一大早,伴隨著清脆的馬鈴聲,天祝縣抓喜秀龍鎮黨的二十大精神“馬背宣講隊”出發了。他們肩扛黨旗、包背講稿,翻過海拔3000多米的高山,蹚過水溝、越過草甸,歷時1個小時來到牧民群眾的馬營口秋季草場,這里的牧民群眾也早早等著他們的到來。天祝縣抓喜秀龍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志愿者?袁成祥: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農業強國建設。相信以后黨的各項惠農政策肯定越來越多。所以我們要立足實際,加快發展特色養殖業……

初冬的暖陽鋪灑在草場上,大家圍坐在一起,認真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共同暢想未來的發展。一句句“實心話”“暖心話”讓大家如沐春風,發自內心的笑容綻放在每個人臉上。馬營口秋季草場,牧民居住分散。為實現黨的聲音“無障礙”傳遞,致富信息“無縫隙”對接,服務群眾“無距離”阻隔,天祝縣為牧區群眾“量身打造”,組建了一支支活躍在牧區的“馬背宣講隊”,走遍山谷草原、深入牧圈氈房,用土語方言,用貼近生活的實例,把黨的聲音第一時間送到每一戶牧民的帳篷中,傳到每一個牧民的心坎上。

在抓喜秀龍鎮,深居大山的村民只占到全鎮總人口的5%。十年間,一批又一批牧民群眾從深山草原搬遷到了山下平坦的定居點。為了實現宣講的全覆蓋、無死角,鎮黨委書記盧建慶帶領宣講隊,來到炭窯溝村牧民群眾家中,坐著小板凳,以拉家常的形式,把黨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論斷、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變成群眾聽得懂的口頭語言,細細講述過去5年的工作和新時代10年的偉大變革。天祝縣抓喜秀龍鎮黨委書記?盧建慶:十年來,我們抓喜秀龍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變化在座的各位也是有目共睹,你們也是親身經歷者。十年來,我們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牛羊產業都發展起來了,高原夏菜也種起來了,最關鍵的是我們的錢袋子也鼓起來了。

聆聽了宣講后,村民鄭連東心情激動。近年來,天祝縣大力支持當地群眾發展高原夏菜產業,鄭連東一家積極響應種起了紅筍、長壽豆,家庭收入逐年增加。寬敞舒適的新式住房、一應俱全的各式家電以及門口停放著的小轎車,鄭連東過上了讓城里人都羨慕的幸福生活。天祝縣抓喜秀龍鎮炭窯溝村村民 鄭連東:剛才聽了宣講,我覺得黨的二十大報告非常接地氣,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相信跟著共產黨,我們的日子一定會越來越好。

奮斗答卷鼓舞人心,壯闊征程催人奮進。天祝縣通過多種宣講形式,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從領導干部向黨員群眾拓展,讓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深刻理解和掌握黨的創新理論、路線方針政策,推動黨的創新理論宣傳教育接地氣、冒熱氣、有人氣。充分發揮短平快、互動式、接地氣的宣講特色,深入村組院落、牧場草原、生產一線,打通理論宣講“最美一公里”,讓黨的二十大精神傳遍雪域山鄉。同時,根據不同的宣講對象“因材施教”,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從人才選拔、隊伍建設、教育培訓等方面下功夫,培育一批黨性強、業務精、作風正、敬業精神強的理論宣傳人才,將高深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大白話”,用“小故事”講“大道理”,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下基層、到農家、入屋舍、進頭腦,教育引導廣大黨員群眾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攜手同心,邁上共同富裕新征程。全媒體記者:劉劍?馬才郎旦
【學習貫徹二十大 踔厲奮發開新局】敦煌:高質量完成10件惠民實
【學習貫徹二十大 踔厲奮發開新局】敦煌:建設儲備糧庫 保障糧食...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敦煌研究院: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
【短視頻】【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敦煌市農業農村局:學...
學習貫徹二十大 巫溪在行動 巫溪:奮力實現綠色崛起
【聚焦二十大?奮進新大同】發掘內涵、保護傳承“讓文物遺址活起...
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七論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用功學、用情講、用心謀,匯川青年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