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融媒 2022-11-16 21:17
馬場臺村位于和平鄉最南部,距縣城18公里,屬于腦山地區。全村共有9個社,現有農戶214戶704人,其中低保戶6戶11人,五保戶3戶3人,脫貧戶6戶18人。近年來,和平鄉黨委政府緊抓鄉村振興戰略的機遇,充分發揮自然生態優勢,拓展致富渠道。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積極推進農村住房和基礎設施建設,極大改善村民生活環境和質量,進一步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使鄉村振興發展穩步在路上,讓鄉村振興戰略生根開花。
抓基礎、強隊伍,以黨建引領促農村發展。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鄉村振興關鍵在“帶頭人”。和平鄉黨委政府聚焦村“兩委”換屆“三優三強三過硬”目標要求,著力將致富帶頭人、優秀年輕黨員、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等選進村“兩委”隊伍中,作為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者,切實做到新一屆班子學歷水平普遍提高、專業素質顯著增強、整體功能明顯優化,提升了組織凝聚力,疏通與廣大群眾溝通的橋梁。同時,組織4名村“兩委”成員報讀大、中專學歷提升班,班子成員積極參加省市縣能力提升培訓班,參訓率達100%,為高效履職提供了有力保障。班子成員始終堅持團結溝通、眾謀集成、民主決策、聚焦落實,不斷推進基層黨建工作制度化、規范化。在謀劃村級發展的過程中,始終以民意為導向,以規范落實“四議兩公開”等民主決策機制為抓手,嚴格落實“三務”公開,確保村內各項事務在陽光下運行,群眾對“兩委”工作的滿意度、認可度不斷提高,進一步激發組織活力,增強村兩委成員干事的動力。
融三產、建宜居,以生態文明筑魅力新村。近幾年來,鄉黨委政府將就地整體搬遷、美麗鄉村建設、特色產業發展等進行一體規劃、一體建設、一體發展,按照旅游富民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自然生態優勢,拓展致富渠道。一是充分挖掘華石山和靜房灣自然資源稟賦優勢,重點圍繞生態旅游和綠色旅游為中心理念,在馬場臺村積極爭取總投資為1000萬元的鄉村振興示范項目,現已完成投資600萬元的一期項目,該項目的建成,高效盤活了馬場臺村的集體經濟收入,產生“一業興百業”的綜合帶動效應,帶動當地富余勞動力就業,增加村集體收入。同時,吸收游客帶動白水河流域沿線周邊農戶進行牛奶、酸奶、刺繡鞋墊、牛羊肉產品買賣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有效改善周邊農戶致富增收,助推鄉村旅游品牌建設,為周邊村民高品質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二是積極踐行高質量發展路子,探索融合產業發展產業體系,推動產業旅游、特色旅游融合發展模式,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在白水河沿線的馬家灣、白水、隆和、馬場臺等村大力發展“浪河灘”經濟,開放16個“浪河灘”點位,“浪河灘”旅游收入已達40余萬元,接待游客人數達到6萬人次,帶動農戶收入達到5萬元。三是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繪就的新藍圖、新征程上以生態保護為底色,發展鄉村旅游為抓手,在馬場臺村接續實施鄉村振興二期工程,項目涵蓋建設靜水驛(美食廣場)、給排水管道、污水管網及處理站、旱廁改水廁所、生態修復等基礎配套設施,修復一期項目建設過程中受到影響的草坪、河道,同時,滿足游客對消費品的需求,大幅提高馬場臺村鄉村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為后續打造“白水河流域精品浪河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強整治、美環境,不斷加快村莊發展。馬場臺村通過組織黨員帶頭亮身份、踐承諾、爭先鋒,帶動廣大群眾積極投身于人居環境整治中,形成“支部引領,群眾參與”的良好氛圍,持續鞏固人居環境整治成果,對照整治標準、問題清單查缺補漏,對村內常年積存在溝渠、田間、橋洞的柴草、地膜等廢棄物以及亂堆亂放的砂石堆等進行集中清理,使“臟、亂、污”等現象得到了有效的改善,著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與群眾生活質量雙提升,擦“靚”村莊新底色。2022年爭取農牧民居住條件改善工程,有效提升村容村貌,切實增強了群眾宜居感。
建機制、化風險,平安基礎得到持續鞏固。近年來,和平鄉馬場臺村采取黨支部抓總,村民委員會協調,分管干部主抓的工作機制,以宣傳教育+日常摸排+疏導調解+技術防范“四加”模式,深入開展《民法典》《婚姻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規的宣傳,促進干部群眾知法懂法守法;采取入戶走訪、談心談話等方式交心助困、了解村情民意;積極爭取籌措資金在全村各出入口安裝高清攝像頭10處,進一步加強了村內治安防范系統;關心關愛宗教人士,引導宗教人士積極融入鄉村治理和發展。
展望未來,馬場臺村將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立足資源稟賦和發展基礎,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緊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著力推動“三個轉化”,統籌推動生態宜居、產業興旺、文旅康養均衡發展,走出一條生態助推鄉村振興的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
來源:和平鄉人民政府
鄉村振興河北:加強冬季田間管理 確保小麥安全越冬
武城:甲馬營鎮現代化養雞場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著力提升鄉村治理法治化水平
“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助推鄉村振興
周田:打造文旅綜合體 助力鄉村振興
雷波臍橙:打造特色品牌 增強脫貧致富新活力
東興:“數字鄉村”提升基層治理水平
桐城市嬉子湖鎮:稻油輪作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