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睢寧 2022-11-16 16:49
近日
江蘇衛視“江蘇新時空”欄目
走進睢寧縣邱集鎮
聚焦我縣“一稻三蝦”的特色種養模式
眼下
“一稻”正在收獲
一起去現場了解一下吧~
《跟著市場種水稻 良種良法效益高》
伴隨著轟隆隆的機器聲響,邱集鎮大社村“一稻三蝦”生態種養標準化示范區金色稻田內,兩臺收割機正在滾滾稻浪中來回穿梭,搶收水稻。
據了解,
這里有近600畝的水稻,
預計兩天內
將全面完成水稻收割任務。

稻麥輪作是邱集鎮的傳統種植模式。2018年,邱集鎮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打造“一鎮一品”特色高效種植農業。經過多次研商,綜合考慮鎮內水域面積廣、水稻種植面積大等優勢,邱集鎮決定嘗試“一稻三蝦”種養模式。
“一稻三蝦”簡單地說就是一年收一季水稻、賣三批小龍蝦,即通過“蝦在稻下游、稻在蝦中長、蝦吃稻蟲草,蝦糞養稻香”的生態種養模式,在傳統“稻蝦共作”的基礎上又增加一期成蝦和一季蝦苗,實實在在提高了養殖戶們的收成。
當年,這種模式就取得了遠超稻麥輪作的經濟效益。從此,“一稻三蝦”成為邱集鎮的特色。

和傳統種植模式相比,這種種植模式,不僅有“三蝦”帶來的高經濟收入,“一稻”的收入也不菲。邱集鎮黨委副書記潘龍告訴記者,因為稻田里要養殖龍蝦,他們的水稻既不施化肥,也不打農藥,是名副其實的綠色產品。因此水稻的經濟效益極佳,市場價格能高于普通田地種植的水稻一倍。

水稻收割結束后,就該打捆機大顯身手了。一排排平躺著的秸稈瞬間被“吸走”,在打捆機里自動旋轉、壓縮、捆綁,一個個圓柱形捆垛被吐出,整整齊齊等待裝車。
近年來,邱集鎮大力推進秸稈離田。這些秸稈可是制作畜牧業飼料、食用菌菌包的好原料。通過秸稈打捆回收不僅解決了土地板結問題,減輕了病蟲害發生問題,還減少了農民勞動量,為農作物提供一個好的生長環境,從而促進農民豐產豐收。這一舉措也得到了群眾的踴躍支持。

依托區域優勢和生態種養特色,
邱集大米的品牌逐漸打響。
第一,繼續擴大優質水稻種植面積。打造中國北緣優質秈米基地,力爭三年內擴大優質水稻種植面積15萬畝。 第二,繼續擴大與中國水稻研究所合作,重點開展育種技術提升,自主品牌培育,實現高效精準栽培。 第三,與江蘇里下河地區研究所合作,繼續擴大一稻三蝦種植面積。 第四,加大邱集品牌創建力度,樹立邱集大米品牌形象。

“一稻三蝦”是農田里的“綠色革命”,
也是科技助力脫貧攻堅、
加快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期待更多特色產業惠農增收,
讓大家的錢袋越來越鼓!
[江蘇]江蘇舉辦全省農藥管理系統培訓會 推進農藥管理數字化
江蘇南通:“筑巢引鳳”推進人才長三角一體化
江蘇省徐州市漢王鎮紫山村:文化藝術項目幫助村民致富
江蘇蘇州:21萬多畝稻田收割 豐收美景帶動鄉村游
用黨的二十大精神統一思想和行動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中...
用牛糞發電,睢寧這個村真會“過日子”!
睢時評丨睢寧歡迎您!
事關百姓生計,睢寧這些項目建設正在積極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