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 2022-11-18 13:08
團花裝點衣領、卷草布滿衣袖,裙裝、褲裝采用藻井圖的底色……近日,一款設計靈感源于莫高窟壁畫的校服“火出圈”。據悉,把壁畫“穿”在身上的學生們來自敦煌第四中學,這套滿是文化印記的校服深受廣大師生的一致好評。
傳統的也是時尚的。舉目四望,大街小巷不乏身著飄逸漢服的年輕人;側耳傾聽,流淌著傳統文化韻味的國風音樂不時飄蕩在校園里;細細品味,諸如文創雪糕等“舌尖上的風景”令“Z世代”稱贊不已……國潮國風走紅青年朋友圈已是不爭的事實。傳統和時代碰撞、交響,穿越歷史的文化古樹在年輕人身上煥發出新的勃勃生機。
傳統的也能實現經濟價值的轉化。根據2022年新華網發布的《國潮品牌年輕消費洞察報告》,對比十年前,90后、00后在全行業國潮品牌消費中貢獻了74%的份額。而在某頭部電商平臺,這一比例更是高達87%。億量級的廣闊市場中,不少年輕人借諸如文創等形式展現獨特個性的同時,也助推國潮經濟持續升溫、強勢增長。
傳統的背后是歷經歲月沉淀的文化。深受年輕人熱捧的國潮固然有好看的“面子”,但真正支撐其走遠的則是寶貴的“里子”,即優秀傳統文化。賣斷貨的文創玩偶“馬踏飛燕”取材“鎮館之寶”東漢銅奔馬、一票難求的舞劇《只此青綠》靈感源自宋代名跡《千里江山圖》……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寶藏。探秘其中,我們收獲別樣的驚喜,也創作出更多契合國人審美情趣與品味的作品。
文化的影響從來都是相互的。向傳統文化尋求創作靈感是一方面,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其熏陶、引導又是另一個重要方面。須知,中華文化對中國人的影響已經滲透到骨髓里,這便是文化基因。身穿滿是敦煌文化元素的校服,或可更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無數精美壁畫的深入了解;觀看電影《雄獅少年》,同樣可喚起年輕人對嶺南醒獅文化的濃厚興趣。凡此種種,均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有效路徑。如此看,傳統文化“潮”起來、“活”起來,于文化本身發展有益,于增進新時代中國青年的文化認同同樣意義重大。
傳統之道,學無止境,創新亦無止境。國潮要想一直“潮”下去,當注重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做到“學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從而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如此,用“心”的國潮國風才能不斷上“新”,才能奔赴年輕人的熱愛,及至切實增強青少年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與底氣。 (靜 子)
2022中醫藥青年發展論壇暨中華中醫藥學會青年委員會換屆會召開
溫暖“疫”瞬間,這就是清新力量!
【鄉村振興大視界】萬年教體局:以教育力量助推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中的“她”力量:西藏女代表織繪現代版“富春山居圖”
為全球經濟發展注入更多穩定力量
茅村鎮:北部新城全面崛起!
【永州戰“疫”見“警”色】永州“快反135”力量奮戰“疫”線 堅...
習近平回信勉勵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沈飛“羅陽青年突擊隊”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