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網 2022-11-08 2022-11-22 16:04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需要切實貫徹好新發展理念,統籌各方力量,勇于開拓創新,為此需要做好以下五個方面的工作。
其一,通過內外聯動構建動力機制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創新發展。創新發展注重解決發展動力問題,鄉村振興要順利實施,就要構建出新的動力機制。一是構建外生動力機制,由政府、市場或社會組織等主體通過自上而下的方式把優質資源嵌入鄉村振興中,由外向內推動鄉村振興順利實施。二是構建內生動力機制,由農村、農業和農民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增強鄉村振興的主體責任、能力建設、資源整合和協同配合,由內而外推動鄉村振興順利實施。兩個機制缺一不可,單一機制并不能一舉而竟全功,二者之間還需要做好聯動和配合。一般而言,內生動力機制為主,外生動力機制為輔;同時,外生動力機制作為牽引,激發出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機制,而強勁的內生動力機制又吸引更多資源投入鄉村振興事業中,形成良性循環。總之,在內外聯動下,構建出鄉村振興動力機制,進而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創新發展。
其二,通過頂層設計和因地制宜的雙向發力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協調發展。協調發展注重解決發展不平衡的問題,鄉村振興的順利實施,須解決普遍存在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和產業發展不平衡等問題。以上問題的解決離不開宏觀層面的頂層設計和微觀層面的因地制宜,二者需共同發力、相向而行,形成合力,才能推動鄉村振興順利實施。一是頂層設計的實施,中央政府從制度設計、政策支撐、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產業發展規劃、城鄉融合發展規劃等方面做好鄉村振興戰略的頂層設計。二是因地制宜的考量,地方政府從自身實際出發,在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區域資源稟賦條件、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切實科學制訂農業農村發展的差別化政策,加強縱向聯系與橫向溝通,揚長避短,堅定走“一鎮一品”、“一村一特” 的特色產業之路。通過頂層設計和因地制宜雙向發力,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協調發展。
其三,通過生態經濟和生態治理的協同并進推動鄉村振興實現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人與自然和諧問題,鄉村振興的順利實施,須處理好生態經濟和生態治理之間的關系。一是生態經濟是實現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的重要經濟基礎,發展需要持續不斷地投入資金、技術、人力等資源,通過盤活山、水、林、田等各種生態資源,發掘出蘊藏其中的多重生態和經濟價值,可以推動鄉村生態經濟走向特色化健康發展道路;通過加強農業綠色產品的標準化建設,建立健全農業綠色產品的安全追溯系統,有效提高農業綠色經濟的全產業鏈生產效率等。二是生態治理是實現鄉村振興綠色發展的重要社會保障。首先,以法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用制度維護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通過構建較為完善的法制體系為生態治理提供制度保障。其次,政府強化“引導者”角色,樹立生態環境發展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政績觀,不斷提高農村生態治理的服務水平;社會組織強化“參與者”角色,堅持綠色經營方式,切實履行好自身的生態保護職責;農民強化“主導者”角色,主動認識和了解自然規律,在生態倫理道德觀念指導下踐行生態保護。以多元主體的協同共治為鄉村振興的綠色發展提供組織支撐。最后,加強生態治理技術的研發工作,引入先進的生態治理技術和農業生產技術,不斷推進農村生產和生活的循環化、綠色化與生態化,通過科研的創新為鄉村振興的綠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持。總之,生態經濟和生態治理二者相互促進,協同配合,有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共同推動鄉村振興實現綠色發展。
其四,通過開放的理念觀念和開放的市場環境協同推動鄉村振興實現開放發展。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鄉村振興的順利實施,需要革新傳統思維觀念,打造開放的市場環境。一是培育開放的思維觀念,一方面,我們不能“關起門來搞建設、埋起頭來抓發展”,積極借鑒國外鄉村發展的成功經驗;另一方面,我們要深入挖掘我國以往鄉村發展的成功經驗,主動征求民眾的意見建議,發揚民主,廣開言路,聽取民意,集思廣益。通過借鑒國內外鄉村發展的成功經驗,揚長避短,為開放的市場環境的創立打下堅實基礎。二是營造開放的市場環境,一方面,各地應不斷優化農村的營商環境,堅決打破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的地方保護主義政策,不斷優化和完善鄉村振興市場化、法治化、透明化的市場環境,打通國內市場要素流動的“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各地積極推進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區和出口農產品示范基地的建設工作,打通國際市場要素自由流動的“最后一公里”。總之,開放的思維觀念為開放的市場環境提供了思想指導,開放的市場環境為開放的思維觀念提供了生存土壤,二者協同并進,消解鄉村振興發展過程中內外聯動不足的問題,共同推進鄉村振興實現開放發展。
其五,通過構建利益共享機制和社會治理共同體推動鄉村振興實現共享發展。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鄉村振興的順利實施,須解決好利益分配不均的問題,構建好社會治理共同體。一是利益共享機制的完善,各地在做大做強蛋糕時應更重視利益共享機制的完善;在利益共享上既遵循平等交換、按勞分配的原則,又適度地對農民給予一定的人文關懷。通過政府、市場與農民的三方協商達成利益的合理分配,讓農民公平享受到土地增值利益、生態補償利益、產業經營利益和公共服務利益等方面的實惠。二是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構建,各地應整合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農民群眾等多方力量,引導其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各項治理工作之中,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農民主導”的鄉村社會治理體制,構建出覆蓋城鄉、聯系緊密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總之,利益共享機制的完善為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構建打下了堅實的制度基礎,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構建為利益共享機制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支撐,二者相互促進,有助于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共同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共享發展。
作者:陳偉濤
■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學院副院長、副教授
來源 | 理論網 2022-11-08
【喜報來了】樂陵1展覽館入選!全省首批鄉村(社區)博物館名單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推進耕地保護建設全方面加強 推進農業科...
謝家堡鄉:堅定政治理想信念 科學制定發展規劃 深入推進強村富民
四川有力推進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建設
中建三局系統全面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
市坪苗族仡佬族鄉黨委書記鄧琰: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涼州...
【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涼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