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8 16:30
說起茂名
很多人都知道是一座油城
卻鮮有人知油城的由來

茂名文化廣場。
茂名,
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興的城市
從油城一路到油城十路
貫穿整個城區的主干道
似乎昭示著這座“南方油城”
立市發展的主基調
而油城的興起
又與露天礦的發展休戚相關

貫穿茂名市區的油城路。
這一期,
讓我們共同走進露天礦
來探尋她的前世今生

時光逆流,
回溯到20世紀50年代初
故事發生在一個名叫油甘窩的小村莊
當時茂名露天礦尚未開采,附近油甘窩村的小孩在山上用石頭壘窯煨紅薯,意外發現這種石頭竟也可以燃燒。此時,正值共和國建國初期百廢待興,亟需石油的年代。1954年,時任國家燃料工業部石油管理總局局長康世恩帶領專家到華南調查石油資源時,聽聞茂名有這種神奇的黑褐色石頭,敏銳地察覺到此處可能存在石油。

燃燒的油頁巖塊和原始的油頁巖層。
經過地質隊勘探,終于在這里發現了巨大的油頁巖礦產資源。一時間,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多萬建設大軍匯聚于此,和茂名人民一起趕赴開采,并在茂名建設油頁巖煉油廠。由此,拉開了茂名油頁巖火熱朝天的挖礦煉油序幕。


那一張張老照片依舊在敘說著那段激昂澎湃的油城往事。

來自撫順礦務局的支援力量,與當地群眾組成一萬多人的施工隊伍聚攏油頁巖蘊藏區,率先參與礦山開發。當時,露天礦一片荒野,連間茅草屋都沒有,但建設者滿懷家國情懷,像極了當年老區人民支援解放戰爭的動人場面。
父送子、妻送郎,扁擔“一頭挑床板,一頭挑干糧”,餓了吃一口干糧,渴了就喝一口礦坑邊的水。工人們用鋤頭掘取礦石,用畚箕加扁擔直接挑出,在礦脈上上演著“愚公移山”。正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石油工人憑借智慧和一雙雙手創造出一個個石油工業創業史上的奇跡。
運礦火車軌道鋪設現場。
“露天礦很大,挖得很深,當年拉礦時,眼瞅天即將下雨就要馬上撤隊,礦底的雨水積聚起來快,再遲一點就很難開車上去。”曾經在露天礦拉礦的楊教練說起當年的情景,仍然激動萬分。


露天礦的大規模開發,是茂名建市的起源。
回望歷史,茂名露天礦在國家石油緊缺的年代功不可沒。據統計,茂名露天礦從1962年投產到1992年停產,累計采掘量近2億噸,開采油頁巖1.02億噸,生產頁巖油292萬噸,為打破西方國家能源封鎖,緩解新中國石油困難和摘掉“貧油國”帽子作出了特殊貢獻。
同時,露天礦開發建設也為茂名未來石油工業的發展,儲備了人才、技術等力量,夯實了“南方油城”的發展根基。茂名人以“為國為民甘愿無私奉獻”的情懷,不畏艱難開拓創新,展開頁巖礦開采和提升頁巖油產量的多種試驗和探索,激勵著一代代建設者薪火相傳,并在茂名這片熱土上演著精彩蝶變。從此,一座“油城”便在南海之濱悄然崛起。
在露天礦礦區社區,原機電廠退休20多年并曾參與露天礦大型開采機械設備維修的江伯慷慨回憶:“沒有露天礦,就沒有現在的茂名……”


時過境遷,露天礦也逐漸煥發“第二春”。
近年來,茂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以開展露天礦系統性生態修復工程作為示范工程,引領綠色發展。經過近十年的建設,露天礦生態修復取得顯著成效,昔日的城市“傷疤”蝶變成了富有歷史文化特色的礦山生態公園。

露天礦遺址被命名為“好心湖”。
如今,露天礦生態公園成了茂名最閃亮的生態文明名片,不僅創造了工礦遺址生態修復的國家樣板,而且助力茂名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她,承載了“南方油城”的無限榮光,是茂名城市建設的發祥地。見證了茂名城市發展的滄桑巨變,也伴隨了茂名的成長變遷。儲存油城記憶的同時,亦成為了油城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鏡觀世界|遇見巴厘島——走進2022年G20峰會舉辦地
鄉村振興看茂名 優質果品“有身份”,金字招牌銷全國
在入海口,遇見更美的黃河!
祝賀!茂名健兒在全國舉重錦標賽上奪金摘銅!
茂名交通建設“爭速跑”:大道行開闊,長路寫輝煌!
茂名農業總產值再破千億,高州、電白、化州農業總產值分列省縣級...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柬埔寨王國政府聯合公報(全文)
遇見!芮城九峰山銀杏還您千年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