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日報 2022-12-08 15:55
有一種力量叫“村BA”
——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之臺盤村觀察
今年夏天,“村BA”讓養在“深閨”的臺盤村在全國火“出圈”了。
“現場氛圍真的太贊了!”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社交平臺轉發“村BA”相關視頻并點贊。接到“村BA”邀請,中國籃協主席姚明表示,很想去現場。但他同時擔心,“我不確定我能拿到票。”
…………
名人效應,還有網友神助攻。從7月12日“六月六”吃新節發端,加之全省“美麗鄉村”籃球聯賽黔東南州半決賽推波助瀾,到8月9日佛黔協作美麗鄉村籃球交流賽,不到一月間,這個“村”味十足的籃球賽場制造了全網超10億的“現象級”傳播。
按照“以賽助旅,以賽扶產”的要求,臺江縣正運用“村BA”流量和熱度,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態環境“兩個寶貝”,鏈接文旅、農特產業,不斷豐富文旅業態,做優農特產品,打造“體育產業帶動鄉村振興的樣板”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這是貴州經濟社會十年發展變化的縮影,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注腳,是鄉村對高質量精神文化生活的強烈需求。”臺江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潘年景將其視為“觀察中國式現代化實踐的一個窗口”。
在調研式采訪中,記者發現,“村民說了算”這句話出現頻率最高;“多一個球場,少一個賭場”的認知深入人心;圍繞中國“村BA”這一品牌,打造“籃球特色小鎮”已成為村民茶余飯后的公共話題。
民主協商凝聚團結合力
“11點到球場開會。”11月2日上午,臺盤村鑼鼓響起,大喇叭吆喝聲聲。
11點整,陽光透過樹蔭灑在地面,臺盤村黨支部書記張壽雙和駐村第一書記張德搬來音響、桌子、板凳,村民大會正式開始。
“今天主要討論‘村BA’要如何發展,有意見的,都可以提出來。”張壽雙開門見山。
“臺盤人要和氣、團結,游客來了,我們要面帶笑容接待,不要惹是生非。”“要建設旅游公廁,讓大家更方便,讓‘村BA’持續火爆下去……”大伙你一言我一語,張德邊聽邊認真記錄。
“鄉村籃球賽最早可以追溯到1936年,村民自行組織包干到位。”張壽雙說,“要保持球賽‘不變味’,還得村民說了算,球場修繕、賽事安排等都要開會收集大家的‘金點子’,眾人的事讓眾人去做。”
臺盤村籃球協會會長岑江龍是土生土長的臺盤人,6年前接過籌辦賽事的接力棒,成為“村BA”的主要組織者之一。“吃新節前一個月,村里的年輕人就忙起來了,各個環節由誰負責、怎么來辦,必須落實到人。”
8月20日和23日,鄉親們連著開了兩場村民大會,核心議題都是“村BA”火了之后怎么搞?
“球場的各項改造全是村里開會定下的,我們就在安全性和舒適性上做加法,新增看臺、球員休息室、沐浴間、媒體接待室等設施,觀眾容納量由原來的1萬多名提升至2萬多名。”臺江縣文體廣電旅游局體育中心主任張斌說。
基層善治激發內在活力
最讓張德欣喜的是,“村BA”出圈,讓基層治理有了最好的抓手。
“一個月接待觀眾50萬人次,巨大的人流量帶火了村里的小吃和農產品,有的攤位每天能賺1萬元到2萬元。”來到臺盤村擔任第一書記4個多月,張德近距離感受到“村BA”的火熱氛圍。
震撼之余,他在火熱球賽背后找到了這個苗族村落文明善治的“密鑰”:“村BA”風靡的文化正不斷滋養和諧、文明、充滿活力的村風民風。
自稱“氣氛組組長”的球賽解說員、臺盤青年王再貴,每場解說都會穿插球場規則:不管球員還是觀眾,只要鬧事、不尊重裁判或打架斗毆,都將列入球場黑名單,終身不得踏入球場。“村里人都愛籃球,一說不讓他們看比賽,都害怕了。”
通過村民大會,臺盤村把賽事納入村規民約進行管理,商議制定了《臺盤村籃球場管理村規民約》。經年累月,籃球比賽已成為全村涉及面最廣的公共事務,鄰里關系也在籃球比賽的催化下變得更加和睦:村里鮮有人打麻將、酗酒、鬧事,打籃球是村里人共同的愛好。外地人在臺盤驚奇地看到:球場上大姐左手抱娃右手投籃,蹣跚學步的幼童追逐籃球奔跑……
發展具有最好的說服力。村民邰通和家房前屋后的衛生一直是村里的“老大難”,村干部多次上門做工作收效甚微,隨著越來越多游客到來,他開始主動打掃衛生,“不能給村里丟臉”。
在籃球賽的門票問題上,村民們出奇地默契:籃球場要露天開放,不收取門票,不做商業外租。球場修繕擴建完成之后,村“兩委”和籃協張貼《臺盤“村BA”修繕工作公告》,明確“嚴禁資本介入和惡意炒作”。
“盛大的賽事活動,光靠某一方面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做好基層治理‘放管服’:放手讓村民自治,黨委政府做好統籌管理工作,積極補位和服務。”臺江縣委組織部部務委員姬忠生說。隨著賽事熱度上升,臺江從縣級層面統籌公安、交警、民兵等力量巡邏值守,協調電力、通信、醫療、環衛等應急保障,引導縣、鄉、村志愿者參與秩序維護,“打造‘村BA’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升級版。”
精神煥發迸發奮進之力
“這是超過80年、跨越三代人的熱愛,村民在球賽中不斷受到現代文明的洗禮。如今‘村BA’品牌效應凸顯,對全民健身、鄉風文明、民族團結、鄉村振興的影響正不斷延伸。”潘年景坦言,“村BA”火爆背后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共鳴。
近年來,臺江大力實施全民健身工程,全縣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實現全覆蓋,縣內籃球場達202個,156個村寨均有業余籃球隊,成為“農民體育健身常態化、生活化”的生動寫照。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村BA”鄉土文化的強勁活力和強大動能,帶來了一個精神煥發,自信歡樂的鄉村。
“臺盤村共272戶1188人,三分之二的青壯年外出務工。每逢吃新節,這些人都會請假回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張壽雙認為,在外打工的游子仿佛放出去的風箏,“村BA”就是那根線,讓他們找到家的方向。
這是一種精神的牽引,是鄉村振興宏大敘事下的生動注腳,也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落腳點。
脫貧攻堅帶來最大的移風易俗。2019年,臺盤村所在的臺江縣脫貧摘帽,“國家級貧困縣”成為歷史,人們有了更多經濟實力和精力參與體育文化活動。過去,從省城到村里開車得10來個小時。2015年全省實現“縣縣通高速”,如今當天往返成常態。過去,村民自己熱鬧。現在,網絡直播流暢無卡頓,全網一起看,創造出風靡國內外賽事的盛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村BA”的發展無疑為中國式現代化實踐增添了生動的注腳。
“村BA”上,讓網友大呼接地氣的“村味”很濃:中場休息時“籃球寶貝”精彩絢爛的民族特色歌舞,觀眾投籃互動發放的精美銀飾品,比賽獎品黃平黃牛、榕江塔石香羊、從江小香豬……獨具魅力的特產也迅速火爆出圈。
“村BA”已然成為點亮鄉村振興漫天星光的希望,在城鄉間架起融合發展的橋梁。
精神文化繁榮背后是高質量發展的支撐。數據顯示,今年1至9月,臺江縣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3%、50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5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6%,增速躍至全省第1位。
“村BA”火后,球場上隨時在普通話、貴州話和苗語之間不斷自由切換解說的王再貴,收到外省戰友驚喜的詢問:“‘村BA’的解說員就是你嗎?”自豪之余,這個在今年賽事中“瘦了4公斤”的退役軍人更多的感受是責任,“把臺盤村推向全國和世界,是我們這一代人的使命和責任。”(記者 袁燕 華姝)
羅必良、陳良彪:堅持以中國式農業農村現代化夯實中國式現代化
喜訊!芮城被命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這是...
南非學者:中國始終是國際秩序的穩定力量
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山東工業轉型升級新觀察
云南省推動現代化邊境小康村建設 向現代化邊境幸福村建設邁進
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天祝公安...
為加強全球治理貢獻智慧和力量(國際論壇)
糧食豐、能源穩——今年以來我國強化糧食安全保障、提升能源保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