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 2022-12-06 17:12
大婁山東麓,烏江支流洪渡河逶迤而東,襟黔中帶渝東,劈山裂土,留下峽谷、巖溶、山地、河谷,在務川這片土地上繪出萬千姿態,九天母石、吃新節、龍潭村落……上天把一個民族最精彩的章節藏在這片神秘的土地,從時光深處走來,從霧嵐山風中走來,帶著歲月的余韻,帶著一個民族的風情,務川在世界的目光中掀開蓋頭……
仡佬之源 丹砂古縣
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位于貴州省東北部,地處黔渝邊沿結合部,是仡佬族的發祥地,世界仡佬文化的中心。千百年來,仡佬先民在這片土地上以采掘丹砂為業,形成了獨特的仡佬文化和丹砂文化。素有“仡佬之源、丹砂古縣”的美譽。
考古資料顯示,兩漢時務川即有朱砂開采。千百年來,仡佬族人以丹為業,因丹而興,是世界上最早發現和運用朱砂的民族,早在新舊石器時期就發現和運用了朱砂。
務川珍藏著代代仡佬人采砂煉丹、淘砂冶汞的記憶,這里有世界上最早的煉丹中心,仡佬祖先在這塊遠古神奇的土地上開荒辟草,繁衍生息,創造了“占卜”,掌握了蒸餾技術,在務川這片土地上創造了令人驚嘆的丹砂文化。
務川建縣于隋開皇十九年(599年),至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1400余年滄桑變化,從務川到務州到思州到婺川再到務川,縣境地名幾經變更,直至1987年11月,才正式成立務川仡佬族苗族自治縣,是全國僅有的兩個以仡佬族苗族為主體民族的少數民族自治縣之一,仡佬族人口占全國仡佬族總人口的44%。
脫貧攻堅矢志不渝推動經濟跨越發展
1987年務川自治之初,發展十分滯后,經濟基礎弱、沒有支柱產業,農民基本靠種玉米、水稻等傳統農業為主,是典型的傳統農業縣,工業基礎弱,經濟總量小,產業結構單一,生存條件非常惡劣,部分老百姓還棲身于山野洞穴,縣內沒有等級公路,泥路通車里程不足600公里;城區面積小,縣城僅有1.58平方公里,進城仍不見“城”。照明輻射區域不到全縣50%,縣城居民飲用水主要靠水井,只有幾個單位有“搖把子”電話,大部分農村不通水,不通電,更沒有網絡。那時的務川,出行難、居住難、入學難、就醫難、飲水難、就業難,事事難。
30年來,在歷屆縣委縣政府的帶領下,務川全縣干部群眾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加快創新轉型、后發趕超,全面推進各項事業向前發展,基礎建設突飛猛進,支柱產業生機勃發,城鄉面貌日新月異,生態經濟協調發展,旅游發展異軍突起,民族文化空前繁榮,科教興縣碩果累累,社會事業欣欣向榮。
2016年,務川接待游客超過17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2億元。從1986年到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從5964萬元增加到593818萬元,增長99.6倍;固定資產投資從417萬元增加到601367萬元,增長1442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從720元增加到24243元,增長31.3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64元增加到8257元,增長了33.7倍。
“一區三園”格局基本形成,建成80萬平方米標準化廠房,大坪綠智產業園區入駐企業46家,鎮南鋁工業園區動工建設,規模工業增加值從696萬元增加到5.74億元。文化旅游產業強勁起勢,獲得多張國家級名片。全縣貧困人口減少到3.35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7.84%。
30年來,務川始終把脫貧攻堅當作第一民生工程,一屆接著一屆干,一年接著一年抓。尤其注重抓產業結構調整促脫貧,煙、茶、果、蔬、藥、畜牧等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農業總產值從1986年的9135萬元增加到2016年的354528萬元,煙、茶、果、蔬、藥產業分別突破10萬畝,山羊存欄42萬只,香榧、構樹等特色產業初具規模,務川白山羊等3個品牌通過國家地理標志認證,草石蠶、務川大樹茶等5個產品獲得貴州省著名商標。成功舉辦第十一屆中國羊產業發展大會、全國構樹產業發展推進會,高標準建成中國南方雜交構樹組培中心,構樹-肉羊生態產業成為全國試點,農業產業化發展新格局逐步形成。
由于是貧困縣,消費拉動經濟發展的水平十分有限,而且深處內陸地區,進出口為零,務川在消費需求能力弱、進出口無拉動作用的情況下,一是不斷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僅在“十二五”期間,累計完成投資達304.6億元;二是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抓手,不斷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三是始終抓住擴大開放這個“關鍵”。大力實施“開放帶動、創新驅動”戰略,搶抓全省“1+8”國家級開放創新平臺政策機遇,緊緊依托毗鄰重慶優勢,充分利用上海對口幫扶契機,全面提升“3+3”園區平臺承載力和吸引力,加快構筑設施齊全、產業集聚、現代高效的對外開放平臺。連續5年在重慶、上海舉辦招商引資推介會,累計引進企業64家,到位資金285億元,有力推動了務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務川縣委縣政府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近年來,務川以交通暢通工程、安全飲水工程、電訊保障工程、教育均衡工程、衛計提升工程、就業創業工程、人居環境改善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社會兜底保障工程、平安務川創建工程“十大民生工程”為抓手,實現行政村100%通油(砼)路,解決20.6萬人安全飲水,供電可靠率達99.5%,建成3G、4G基站551個。始終堅持窮縣辦大教育理念,新建和改擴建校舍20萬平方米,務川中學、思源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等建成投用,成功創建3所省級示范學校。易地新建縣人民醫院,全省最大縣級民營醫院昇輝醫院建成投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52%,群眾健康水平得到有效保障。持續實施城鎮保障性安居、農村危房改造、公(廉)租房、棚戶區改造等工程,建成城鎮保障性住房6391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0065戶,完成棚戶區改造6867戶,群眾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緊緊圍繞“富、學、樂、美”目標,著力鄉村全域旅游打造,扎實推進小康水、小康電、小康路、小康房、小康寨,強力推進“四在農家 美麗鄉村”建設,既突出示范點創建,也突出連點成片線上建設,點線面結合深入推進鄉村旅游全境域打造。
活動廣場、文化陣地、衛生室、綠化美化亮化建設日新月異,人居環境大為改善,群眾學有陣地、樂有場所,務川綜合服務功能大大增強,村莊形象得以大幅提升。城鄉低保實現應保盡保,社會保險覆蓋率達90.6%,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率達95%,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提高到98%以上。
30年來,務川基礎設施不斷改善,配套水平大幅提高。巖溪水庫、茅天水庫等重點骨干水源和小山塘、小農水等農田水利設施全面推進,從人畜飲水靠肩挑背馱到自來水進村入戶,安全飲水率達100%;沙壩、石埡子等水電站建成投用,發電量達20.3萬千瓦,從照明都要用煤油燈到家用電器全覆蓋,供電可靠率達99.5%;全面推進“數字務川”建設,從“通訊基本靠吼”到村村通網絡、通電話,縣城和鄉鎮寬帶光化率、行政村通寬帶率均達100%。
今日務川,從泥瓦平房到高樓大廈,從小村小寨到美麗鄉村,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縣城新區不斷矗立的高樓和逐步完善的市政設施,讓務川人告別了破敗、窄小、荒涼的小城,縣城面積達12萬平方公里,縣城人口突破13萬人。城在公園中,公園在城中,山旁河畔,綠樹成蔭,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一個顯山露水、民族文化濃郁的山水園林城市和中國仡佬文化中心城市正在黔北大地崛起!
圍繞核心目標守底線布局定位中國仡佬文化中心
務川城鄉面貌發生天翻地覆變化,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但扶貧攻堅、加快發展的工作仍然任重道遠。
務川縣委書記楊游明說,務川發展將緊緊圍繞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的核心目標,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按照“脫貧精準化、新型工業化、城鄉一體化、農業現代化、文旅產業化”五大戰略布局,加快創新轉型、加快后發趕超,集中力量、集中資源、集中攻堅,下決心解決水、電、路、訊、網等基本生活設施條件;下大力解決住房保障、醫療保障、教育保障、社會保障等農村基本公共服務;下狠勁加快推進構樹-肉羊為主導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接二連三”發展,下猛藥加快推動鎮南氧化鋁工業園、大坪輕工業產業園、涪洋現代物流園為主的新型工業轉型升級。充分發揮文化和資源的優勢,立足“黔渝人文旅游新區、中國仡佬文化中心”發展定位,推動城鄉協調發展,著力打造“仡佬之源·樂活務川”生態文化旅游品牌,努力把務川建成國內新的旅游目的地,努力實現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
中國芭蕾舞向世界
第一觀察丨從巴厘島到曼谷,習主席讓世界讀懂中國
世界杯來了!關注世界杯上的中國制造
2022世界農業科技創新論壇將于11月26-28日在京召開
2022世界農業科技創新論壇將于11月26-28日在北京平谷區召開
同世界相互交融相互成就——記習近平主席出席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
合力續寫“亞太奇跡” 攜手世界大道同行——習近平主席在亞太經...
冬天里的一把火——2022卡塔爾世界杯十大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