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村網 2022-11-23 10:29
中國農村雜志社評論員
“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千百年來,一幅幅恬淡靜謐、優美宜人的田園圖景印刻在一代代中國人的記憶里。未來要建設什么樣的鄉村?是回旋在億萬農民心中最為深切的期盼。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這為新時代新征程建設什么樣的鄉村、怎樣建設鄉村指明了前進方向,擘畫了美好藍圖。
鄉村是中國的根。讓廣大鄉村“留得住綠水青山,記得住鄉愁”,關系到廣大農民的切身福祉、農村社會的和諧文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建設工作。按照中央決策部署,各地區各部門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大力推進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村公共服務體系,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持續改善,鄉村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一個個村莊正綠起來、凈起來、美起來。奮進新征程,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內涵更為豐富,要求更加全面,注重內在美、全域美、全面美。在美麗鄉村建設有了一定基礎之后,未來推進鄉村建設,應更加注重在“和美”上下功夫。
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讓生態美起來。農村和農業是連接人與自然的主要紐帶。打造鄉村良好的生態環境,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在鄉村建設中,需要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強化農民的生態環保意識,構建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相匹配的農業發展格局,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通過讓生態美起來、環境靚起來,再現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的絢麗畫卷。
推動人與人和睦相處,讓鄉風好起來。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不僅要塑形,更要鑄魂,以鄉風文明建設提振鄉村振興之“魂”。應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重視農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視法治建設,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深化村民自治實踐,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動人與人和睦相處,才能真正實現鄉風文明。
推動村與村和而不同,讓鄉韻濃起來。鄉土鄉情是鄉村寶貴的財富。村口的老樹、院前的碾盤、街角的水井都寄托了濃濃鄉情,是不少人的美好記憶。各地在鄉村建設時,既要根據本地農民群眾實際需要和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合理確定公共基礎設施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標準,讓廣大農民享受更多和城市一樣的生活服務水平;又要突出地域特色和鄉村特點,發掘原有的鄉土風情和鄉村風貌,防止照搬照抄的重復建設,體現風格各異的多樣性,真正讓村莊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處處充滿濃濃煙火氣、暖暖鄉韻情。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和美鄉村建設藍圖已經擘畫。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凝聚合力、團結奮進,急民之所需,解民之所盼,加快建設步伐,讓鄉村振興的多彩畫卷全面舒展,宏偉藍圖必將成為美好現實。
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踏上鄉村振興新征程
套里莊鄉小壩子村:村容村貌換新顏 鄉村振興譜新篇
54條精品線路、191個精品景點!2022中國美麗鄉村休閑旅游行線上...
【鄉村振興】巴燕鄉:數字鄉村讓群眾生活更智能
【環境整治】大華鎮:扮靚人居環境 為鄉村振興提“顏”增“質”
巡回法庭走進“和美鄉村”
武鳴:太平鎮多措并舉繪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
走進鄉村看發展 浸潭鎮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推動現代農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