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縣融媒體中心 2022-11-23 16:49

新武威客戶端訊(記者王瑾)今年以來,天??h堅持向山旱地要效益,不斷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全力打破農業發展瓶頸,持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著力推動現代寒旱特色農業提質增效。
以“耕地好”為切入點,夯實農業發展基礎。該縣提高農田標準,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1.15萬畝,全力建設南陽山片1萬座食用菌棚、安遠鎮1萬畝高原夏菜、抓喜秀龍鎮1萬畝高效節水技術3個萬畝示范基地,形成“小塊變大塊、分散變連片、零碎變集中、一戶一塊田”的生產格局。加快完善農田基礎設施,配套實施調蓄水池等水利工程,新增高原夏菜等旱作農業種植面積2.4萬畝,使旱地“存量”轉變為產業“增量”。深入推進撂荒地整治,通過逐戶逐塊核查及土地流轉等方式,完成撂荒地整治2.06萬畝,完成糧食播種面積24.7萬畝,確保糧食產量不少于5.3萬噸。

以“技術好”為發力點,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創新高效節水技術,大力推行小田改大田、旱田改水田、漫灌改滴灌“三改”模式,每年推廣高效農田節水技術10萬畝以上,畝均節水70至80立方米。在蔬菜大棚推廣使用滴灌系統,畝均節水110至160立方米,節水50%以上。組織60多名農技專家為40個特色產業示范點提供技術服務指導,培養科技帶頭人508名、示范戶146戶,農牧民科技水平持續提升。加大農機推廣應用,在國內率先研發應用藜麥聯合播種機、藜麥聯合收割機293臺,收獲損失率由30%降到3%以下,實現了藜麥生產全程機械化。

以“產品好”為突破點,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深入推進優勢特色產業三年倍增行動,完成種質資源普查,摸清全縣糧食、經濟作物等16個種子類別134個品種基本情況。扎實做好良種試驗示范推廣,引進蔬菜新品種98個,通過加代繁育提純復壯,篩選命名蔬菜新品種4個。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全縣特色產業種植面積連續5年保持在60萬畝以上。
以“效益好”為落腳點,打造特色農業品牌。全力打造區域農產品品牌體系,成功譽名“中國高原藜麥之都”“中國高原食用菌之鄉”“中國高原夏菜之鄉”,天祝藜麥被認證為地理標志產品。累計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80個,注冊農特產品商標241個,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品牌1個、“甘味”知名農產品品牌9個。強化宣傳推介,成立農投公司,建成2個實體店,注冊4個線上店,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874.34萬元。全力打造特色農產品及精深加工、藜麥產業、食用菌產業等重點產業鏈,加快建設松山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二期)和石門農業產業園,著力打造高原夏菜、食用菌、藜麥、白牦牛等4個10億級產業集群。開發農特系列產品480多款。
(來源:新武威)
武鳴區推動碳酸鈣產業向集群化發展——石頭山里淘“黃金”
走進鄉村看發展 浸潭鎮筑牢糧食安全“壓艙石”,推動現代農業高...
涿州:創新舉措,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
【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黨的二十大精神“聲”入基層
遼陽市推動鄉村建設新跨越 描繪美麗鄉村新篇章
桐城:茶葉專業村“轉型”增效益
哈爾濱市延壽縣:小農戶搭上現代農業快車
河北:推動政務數據共享應用工作標準化規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