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 2022-12-07 15:42
在撫遠市東極魚市小有名氣的網紅張云浩,近來直播間特別的火,只見他一邊回答網友提出的各種有關冷水魚等問題,一邊接收訂單。張云浩的愛人郭春艷則按照訂單地址,把新鮮的冷水魚進行包裝,然后通過快遞發往全國各地。撫遠市東極魚市里的40多家淡水魚銷售店,家家每天從清晨開始就進入忙碌狀態,把各種淡水魚發給全國各地的購買者。
綠色發展 保護珍貴魚種
撫遠地處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的三角地帶,全市水域面積遼闊,有大小河流56條,湖泡700多個,魚類資源異常豐富,自然環境生長的淡水魚種類和產量居全國之最,共有21科105種淡水魚,盛產“三花五羅”“十八子”“七十二”雜魚,被盛譽為“中國淡水魚都”“中國大馬哈魚之鄉”“中國鱘鰉魚之鄉”。
近年來,撫遠市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按照“加強資源保護,積極放流涵養繁殖,科學合理經營利用”的原則,制定了宏微觀兼顧、遠近期結合的戰略性與經營管理性相統一的漁業資源保護發展規劃,不斷釋放漁業資源潛能,逐步探索出一條漁業產業綠色發展之路。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撫遠告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粗放式的傳統捕撈模式,由原來的“只捕不養”逐步轉變為“涵養+捕養”相結合的發展模式。于1988年建立大馬哈魚人工繁育放流站,人工繁育大馬哈魚苗,放流到黑龍江、烏蘇里江,涵養漁業資源,增加兩江漁業種群數量,保護生態環境。1998年又成立鱘鰉魚繁育養殖基地,開展鱘鰉魚人工繁育孵化工作和人工增殖放流工作。34年來,累計向黑龍江、烏蘇里江放流大馬哈魚苗4200多萬尾、鱘鰉魚苗2400多萬尾,有效地保護了鱘鰉魚等世界瀕危物種。
深挖潛力 發展漁業經濟
撫遠市保護和涵養漁業資源過程中,注重發揮科技的力量。作為全國第一個研究大馬哈魚人工繁育放流的城市,從1992年開始,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黑龍江水產研究所成立課題組,開展人工繁育工作,不僅解決了國內冷水魚魚卵孵化過程中出現水霉病防治問題,而且使受精卵的成活率由原來的82%提升到98%,并培育出了我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鱘鰉魚養殖新品種,這也是世界上首個鱘鰉魚養殖新品種。在保護魚種的同時,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讓“水中活化石”游出了絕跡危機。
走進撫遠市魚產品銷售商店,一盒盒包裝精美的熏鰲花魚、魚子醬、風味魚柳、魚肉、魚筋、魚罐頭等產品,琳瑯滿目。這是撫遠市深挖漁業潛力,做大漁業品牌,大力發展精品漁業和特色漁業的結果。
撫遠市順勢而為,因地制宜,將已有百年歷史的撫遠魚市,就地升級改造建起了“東極魚市”。50多名主播在東極魚市上通過直播宣傳撫遠的淡水魚資源,銷售鮮魚、魚制品,年銷售額達500多萬元。借魚揚名,撫遠市的漁業經濟“游”向了新天地。一批以魚品深加工為主的企業如雨后春筍般蓬勃發展,注冊的企業達到100家左右。
釋放潛能 做長產業鏈條
撫遠市還將漁文化與文旅產業深度融合,走出一條人無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優的發展之路。建成黑龍江唯一的淡水魚博物館,館內收藏展示黑龍江水系特產的史氏鱘魚、達氏鰉魚、中國大馬哈魚、烏蘇里白鮭、“三花五羅”以及極其珍貴和少見的鱤條、梭鱸等重要經濟魚的標本80多個,展館開放以來,每日接待游客1000多人,成為撫遠市一個特色旅游景點。
撫遠市堅持以“兩山”理念為引領,以釋放漁業潛能為導向,以滿足人民對優質水產品和優美水域生態環境的需求為目標,努力把優勢做大、特色做強、鏈條做長,不斷推進現代漁業綠色發展。
收入39.2萬元!“農旅融合”助力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朱繼坤市長主持召開市政府重點工作調度會研究主要經濟指標、民生...
【微觀鄉村振興】白土窯鄉創新驛站助業興,豐源店鄉“陽光收益”...
沽源“奧運經濟推進年”成果斐然
挖掘增量政策空間,加力支持薄弱環節——夯實工業經濟回升向好基...
在數字經濟賽道上做出特色
我國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國際經濟合作和競...
擼起袖子加油干 風雨無阻向前行 轉型創業,南和這個“小伙”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