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評論 2022-12-08 14:42
近日,多地農村再現“土堆封路”。有河南平頂山的村民告訴新京報記者,沒有接到封路通知,也沒有通報村內有病例,村里的路直接就“封了”。他們告訴記者,封路已經導致騎車經過的人摔倒受傷、汽車繞行軋毀大片莊稼等情況發生。記者注意到,在社交媒體上,不少網友表示所在的村子封村、封路。其中附有地址的涉及遼寧、湖北、江西、甘肅、內蒙古、陜西等地。
一些地方之所以自行作出此類決定,或許和相對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有關。2020年疫情暴發之初,封路、斷路等交通限制措施曾集中出現,那個時候,整個社會對病毒的了解程度不夠、防控疫情的手段措施也在摸索總結之中,但即便如此,“土堆封路”等做法還是因簡單粗暴而受到批評。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與病毒斗爭的經驗、方法和信心都在穩步增進,按說在防控上更應有條不紊、科學精準。但各地出現的一些防疫亂象還是提醒我們:在執行防疫政策的過程中,個別地方仍然可能抑制不住層層加碼、過度防疫的沖動,不按規則出牌。對待無視有關規定與實際情況,動輒“一刀切”的做法,有關部門三令五申要求杜絕。出現類似情況的地方政府,還需反思這些亂象為何會故態復萌,明知不能做、不可為的事情,又為何有人會選擇性無視?
道路的存在意義,就是讓人和貨物通行,給社會生產生活帶來便利。和城市相比,農村的人員分布沒有那么密集,交通網絡也沒有那么復雜,但為數不多的道路同樣是人們維系生產生活、對外聯系交往的基礎設施,道路一旦被物理隔絕,就意味著村莊連接外界的通道被關閉,村民的生活必然受到影響。更重要的是,村民有些事情可以緩辦,但也有些事情,譬如和時令有關的農作活動、及時采摘輸送生鮮農產品等,是等不及也等不起的。
11月23日,《農民日報》發表一篇文章,在分析“農民緣何毀菜”時提到,疫情中的“交通梗阻”已經成為蔬菜滯銷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強調勿讓“加碼”傷農。從更大范圍看,即便一個村子不是農特產品的輸出基地,但道路連接著千家萬戶,隨意封路堵路,萬一村里人有個急病,如何外出就醫?假若本地疫情形勢并不緊張,各地根據實際情況落實防疫要求即可,如果疫情的威脅確實嚴峻,村級單位也應按照上級部署依法依規辦事。只是為了以防萬一,就擅自加碼,甚至“土堆封路”,只會徒增恐慌,給人們的正常生活添堵,這樣做的成本未免過高,絕非明智之選。
優化疫情防控的二十條措施公布以來,科學、有序、精準的防疫理念進一步得到細化。但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執行,否則很難給人們的生活提供穩定預期。一些防疫亂象為人詬病,既是因為它們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與防疫政策的要求,也是因為這些做法破壞了社會規則。當規則可以被隨意扭曲,民眾就會無所適從。把最新防疫政策精準有效落實到位,才是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的體現。
(作者:白毅鵬,來源:中青評論 )
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公示27項農業機械推廣鑒定大綱
甘肅省農業農村廳關于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農業機械執行國四排放標...
隆回:深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農業農村部召開全國經濟作物高質量發展暨種植業“三品一標”提升...
農業農村部黨組召開會議強調堅決維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鍥而不舍...
車坪鄉白臘村積極實施農村廁所革命創建美麗鄉村
提升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水平
寧波市農業農村局寧波市財政局關于實施2022年省級規模種糧動態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