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祝縣融媒體中心 2022-11-27 15:46
天祝縣始終堅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將生態理念貫穿發展全局,以生態之筆繪發展新篇,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推動綠色發展,讓生態高顏值與經濟高質量協同并進,構建了生態美、產業興的良好綠色發展格局。

天祝縣地處甘肅省中部、祁連山東端、黃河流域中上游和石羊河流域源頭位置,是一個森林資源豐富,生態地位極其重要的林草生態大縣。全縣林地面積430.29萬畝,其中森林面積338.23萬畝,森林覆蓋率34.38%,草原面積621.29萬畝,草原綜合植被蓋度94.5%。森林以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為主,占整個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總面積的40%。同時,天祝縣作為石羊河流域西營河、金塔河、雜木河、黃羊河、古浪河、大靖河6條內陸河和黃河流域大通河、莊浪河2條外流河的重要水源涵養區和水源補給區,在維護青藏高原生態平衡,阻止三大沙漠南侵,構筑西北內陸生態屏障,為中下游地區社會穩定與經濟繁榮發展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不可替代的生態戰略地位。
近年來,天祝縣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重要民生工程,主動擔當生態報國之責,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持續推進生態保護和修復治理,祁連山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改善。

守住綠色發展生命線。“十三五”期間,全縣落實天然林保護283萬畝,國家重點生態公益林面積42.28萬畝,其中由縣屬管理的天然林面積1.81萬畝,保障森林管護專職崗位299個,聘用生態護林員1513名。堅持專群結合的森林資源管護機制,嚴格落實“五禁”決定和護林防火“雙線四級”責任制,實行最嚴格的森林草原管護措施,全方位加強資源保護宣傳,網格化嚴防死守管控火源,多角度提升林區生態保護意識,結合“綠盾”“綠劍”等行動無死角打擊破壞林草資源行為,5年來共依法查處涉林案件484起,繼續保持了全縣建國以來無重大森林火災的好成績。“十三五”期間,全縣完成人工造林14萬畝,封山育林46.81萬畝,通道綠化439.5公里,義務植樹506萬株。草原生態保護利用全面加強,累計建成退化草原圍欄40萬畝,補播改良11.4萬畝,年防治草原鼠蟲害30萬畝以上。新一輪草原獎補政策穩步落實,實施草原禁牧160萬畝,實現草畜平衡427.11萬畝。

推進綠色發展理念落地生根。2022年,天祝縣建成400公里風情線及景觀圍欄建設工程,實施并完成天祝縣2021年祁連山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謀劃爭取實施2萬畝國儲林建設項目,同步推進東山創森生態建設項目、2021年國土綠化補充造林工程(園林綠化)、天堂鎮本康丹霞景區及移民新村綠化等項目。突出美麗鄉村建設,為縣內各鄉鎮提供各類苗木,大力開展以“綠化、美化、亮化”為重點的整體面貌提升工程,突出“綠色”和“鄉愁”,“生態”和“宜居”,為全縣63個鄉村建設示范村提供林草保障。突出森林城市建設,把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作為重要工作,以國土綠化為抓手,以改善生態環境為目標,積極申報縣城為森林城市,石門鎮、炭山嶺鎮、西大灘鎮為森林小鎮,逐步實現城市、園林、森林三者融合,城區、近郊、遠郊三位一體,喬木、灌木、草本三頭并舉,路網、林網、水網三網合一。

綠色發展,綠色是前提,發展是目標。天祝縣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統治理,緊緊圍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打造生態制高點的決策部署,鞏固擴大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成果,持續推進國土綠化和森林、草原、濕地等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著力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著力發展生態富民產業,著力推進全國生態建設綜合治理示范區建設,強化上游意識,勇擔上游責任,加快構筑生態文明體系,多途徑、多方式增加林草資源總量,努力把天祝建設成為要素聚集的詩意鄉村、令人向往的生態家園、獨具優勢的產業高地、充滿活力的旅游勝地、人民小康的幸福樂土。
新時代新征程。天祝縣將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的發展戰略,緊緊抓住綠色發展新機遇,堅定走生態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發展道路,讓綠水青山成為金山銀山,成為招商引資的一張“金字招牌”,成為百姓富裕、產業興旺的豐厚“家底”。
全媒體記者:呂光宇 徐世婷
我國森林、草原、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總價值量為每年28.58萬億
遼寧三地獲評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兩山”基地
“天空攝影師”:3000張“寫真”記錄生態之變
禁漁期在海洋保護區非法捕撈,兩男子獲刑后被判賠償生態損失
萬里邊疆展新顏(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大美邊疆) ——黨的十八...
探訪贛閩粵原中央蘇區—— 感恩奮進 紅土地展新顏
《人民日報》頭版聚焦畢節建設百姓富、生態美、活力強示范區
堅守生態紅線 譜寫發展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