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報業·農村大眾客戶端 2022-12-08 02:31
今年11月初,“90后”的返鄉大學生賈田田完成了她回村創業后非常有“里程碑式的”一件事——在老家的村頭開辦起了自己的草編工作室。
“這個地方就是我小時候上的小學,現在重新整修,成了我創業的工作室,有種特別的感情。”昌邑市卜莊鎮田田草編工藝品工作室賈田田告訴記者。
賈田田所說的“小學”,是之前昌邑市卜莊鎮僑鄉小學,2016年遷建搬走,原校址一直荒廢不用,年久失修。
“有的房子破損嚴重,有的地方草長得跟人一樣高,附近村民在里面養雞、放羊。”卜莊鎮任家社區黨委書記鄭亞飛向記者介紹。
今年9月份,為盤活利用廢舊閑置的校舍、操場,更好惠及周邊村民辦事、學習和休閑娛樂活動,卜莊鎮黨委政府投資打造任家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鄉創工坊和樂活廣場,并配套建起鄉村振興講堂、群眾大舞臺、體育場和籃球場。
賈田田是第一個入駐鄉創工坊的鄉村“新農人”。
2017年,在煙臺當了兩年老師的她,為更好照顧家庭,辭職回到老家卜莊鎮新勝村,幫母親一起經營草編產業。
據了解,卜莊草編的歷史由來已久。早期的草編產業,是以家庭為單位,利用當地豐富的麥秸稈和玉米皮等資源,就地取材,主要制作草帽、草籃、坐墊等農村家庭日常生活用品。后來,國家支持發展手工業制品用于出口創匯,通過外貿公司渠道帶動鄉村草編產業發展。卜莊男女老少在農業生產之余,幾乎家家戶戶加工草編產品,草編成為村民在農業生產收入之外的重要家庭收入來源,形成了草編產業發展最興盛時期。
“那個時候,膠萊河周邊村的孩子,拿起來草繩幾乎都能編個家什。”賈田田說。
隨著其它產業的快速發展和農村青年勞動力大量轉移,以及草編產品被紡織品、金屬及塑料制品等工業制成品的替代,市場需求發生了很大變化,給草編產業發展帶來較大沖擊。
近些年來,隨著人們環保意識、審美意識的增強,國際、國內市場都對草編這類兼具實用和工藝審美屬性的原生態產品需求升溫。
“可是現在除了留在村里的老人,年輕的很少干這個了,我成立這個工作室,一是想與這些老人們把這個‘業余’創收產業做下去,第二個也想把這門傳統手藝推廣、傳承下去。”賈田田介紹,她利用鄉創工坊的工作室建起直播間和傳習室,通過視頻和現場教學展示等途徑宣傳推介卜莊草編。目前,工作室聯系帶動周邊十多個村、近百名老人加工草編,產品主要通過外貿公司出口。
“年齡大了,別的也干不了,在家得空兒就編幾個,主要是能打發時間、解悶兒,一天還能掙四、五十塊錢,我們老兩口就挺高興。”賈田田的長期“合作伙伴”、營子村村民任秀芝告訴記者。
入駐鄉創工坊的不只賈田田,還有專營多肉植物的“80后”前張村村民程德彥。
“在城里擺過攤、開過店,最后選擇回農村老家種多肉,當成事業干。”程德彥介紹,現在她有兩萬多個多肉品種,運營著快手號、抖音號以及淘寶和咸魚網店。連同自己老公,另外還有兩個志同道合的姐妹,4個人的小團隊,今年銷售額做到了200余萬元。在鄉創工坊,她想單獨運營一個小株型品類,單棵能賣到25元。“受疫情發貨不暢影響,今年銷售有點下滑,但相信能越做越好。”程德彥說。
最近,大陸村的大陸紡織和大陸梨棗也入駐鄉創工坊。愿意留在農村的年輕人,通過直播帶貨將當地的土特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
配套建成的樂活廣場,也給年輕人們多了一處活動場地,同時給村里增加了活力和人氣。任家社區轄13個村,8000多人。年輕人有的來打籃球,有的來跑步鍛煉。晚上,南任村的鑼鼓隊也自發來活動。
卜莊鎮原僑鄉小學廢棄閑置的操場通過整修后成為附近村民休閑活動的樂活廣場。
“人氣一下就上來了。對于村民的精神狀態影響挺大。”鄭亞飛說。
為更好提升人居環境,豐富鄉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卜莊鎮今年還在鎮區旁新打造了睦和廣場,并計劃配套打造職工之家,為卜莊鎮的企事業單位提供活動場地。
“初衷就是提供更多的公益服務,通過盤活閑置資源,使其‘脫胎換骨’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新平臺,讓當地老百姓能長久受益。”卜莊鎮黨委書記馬梓珺向記者介紹。
90后新農人 賈李杰:回鄉創業 養出“生態雞”
[安徽]合肥市長豐縣:金黃菊花開滿創業路
【全面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一攬子政策精落實 創業...
農業機械化助力晚稻顆粒歸倉,清遠市絲苗米產業示范基地逐步推動...
走進鄉村看發展 浸潭這個基地巧用空間,種南藥、種菜一舉多得
胡源鄉:打造人居環境“高顏值” 繪就潔美鄉村新畫卷
“毛細血管”通了,美麗鄉村活了
鄉村振興怎么干?來聽他們怎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