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7 15:58 讀特客戶端
在江蘇省江陰市鵝鼻嘴公園內,一塊刻著“江尾海頭”的石碑,靜靜訴說這里曾是長江入海口的歷史榮光。
17世紀,江陰人徐霞客克服艱難險阻著成《溯江紀源》,摸清了金沙江、岷江、大渡河的水系脈絡,開長江起源研究先河。
為保護好長江文物和文化遺產,大力傳承弘揚長江文化,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于今年1月印發通知,部署啟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要求各相關部門和地區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長江是我國第一大河流,與黃河一起并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在中華文明的起源發展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的標志性象征,很大程度上豐富了中華文明的文化多樣性,“江河互濟”構建了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建設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對于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標識的傳播度和影響力,向世界呈現絢爛多彩的中華文明,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今年4月,江蘇出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推進方案》,提出到2025年將基本完成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江蘇段建設任務。
“江蘇將以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長江文化為主線,高質量推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走在前列。”江蘇地方主政官員表示,江蘇在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中積累了經驗,要使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從“地理空間”快速躍升至“文化空間”,必須堅持規劃先行、統籌推進。
“四沿”聯動,布局建設長江文化空間。江蘇提出“以沿江縣(市、區)為核心區,沿江8個設區市除核心區外的區域為拓展區,其他5個設區市為輻射區”,明確文化遺產保護等八大工程、20項重點任務,通過沿江沿河沿湖沿海“四沿”聯動,與長江干流、支流共同塑造“一主七支”長江文化空間格局。
江蘇沿江各地加快挖掘整理文脈,建設物質與非物質文化聚合的長江文化廊道,充分激活長江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
今年下半年,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開始推進研究編制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南京段建設保護規劃,先期與南京大學的專家團隊共同研究完成了《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南京段建設思路研究》,以南京長江文物及文化資源分布、山形水勢為基礎,結合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需求,依托長江主干及主要支流河道,構建 “一主三線,九園多點”“兩岸一體”的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格局。
長江沿線其他省份,也如火如荼地開展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籌劃工作。
今年8月,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建設保護規劃專題研討會在巫溪縣召開,與會專家學者交流了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宏觀思路和具體舉措,并提出具體建議。
據了解,自今年4月長江重慶段正式被納入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以來,全市各區縣策劃儲備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項目共計270個,涉及博物館紀念館、遺址遺跡、特色公園、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街區、文化旅游復合廊道等六大類項目建設。
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啟動以來,湖北省17個市州立足自身實際,積極參與相關工作的前期準備和項目謀劃申報工作。武漢市聚焦長江國家博物館重大項目,加速推進選址、編制概念性規劃等工作,荊州市委、市政府統籌謀劃了荊州段楚文化博物院等5個重點項目,其他各地也積極行動,謀劃出一批體現地域特色、支撐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項目。目前,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保護規劃建議稿已完成第二稿修改。
而江西的長江國家文化公園(九江段)項目,目前正在對濱江路沿線共11公里長江岸線進行升級改造,通過堤頂綠道拓寬、綠化升級、園路鋪裝、新建云中棧橋、多功能驛站等,讓長江岸線成為市民的休閑地、游人的打卡地。
專家認為,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不是地方性文化建設規劃,需要協同沿江13個省區市,建立跨區域協作機制,把長江沿線文物、文化、旅游、產業等資源有效串聯,探索國家文化公園可持續發展和運營模式,全面系統展示弘揚長江文化,走出一條新時代長江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新路。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項獲批立項 一拖股份牽頭承擔
丁擁政: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致力于打造世界級航空公司
共繪萬里長江新圖景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進長江經濟帶...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團隊到我縣拍攝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兌現國家儲備林資金1219萬元
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征程 陜西綏德米家鹼村:文化賦能鄉村振興添活...
如果文化輸出有段位,山東光靠饅頭就贏麻了?!
【齊魯潮評】山東在做幾件大事!今后三年,文化“兩創”精彩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