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 2022-12-03 15:20
11月29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的疫情發布會上,國家疾控局監督一司司長程有全稱,不是有了二十條就不要第九版(防控方案),應當堅持第九版,落實二十條。近期群眾反映的問題主要不是針對疫情防控本身,而是集中在防控措施簡單化、層層加碼、“一刀切”、忽視群眾訴求等方面。
當前我國疫情形勢仍然嚴峻復雜,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再次強調持續整治層層加碼。堅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實落細二十條,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出現了各種形式的層層加碼,諸如隨意采取靜默管理,不經批準阻斷交通等問題,引發公眾不滿,激化社會矛盾。特別是,在國務院發布二十條優化措施后,仍有個別地方無視政策核心要義,以簡單粗暴方式搞“一刀切”。
這樣的做法,不僅損害了中央防控政策的嚴肅性,曲解了政策初衷,也忽略了民眾訴求,給民眾生產生活造成不便。這種情況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對于一些地方防控措施的簡單化、“一刀切”等過度防疫問題,除了通報曝光之外,還需要加大整改力度,對造成嚴重后果的依法依規嚴肅問責。
為什么總有地區出現層層加碼的現象?首先這與一些地方過度防疫的“路徑依賴”有關。這些地方并沒有與時俱進研究疫情變化情況、及時掌握政策要義,而是一味依賴行政強制力量,習慣采取激烈阻斷措施。在這種思想主導下,基層的很多做法不免變形、扭曲,乃至損害了民眾的切身利益。
一味從重、層層加碼、隨意封控,并非以快制快,更不是科學精準。惟有把該管住的重點風險管住,把該落實的政策落實到位,把該取消的管制堅決取消,而該問責的亦需監督問責,才能更好地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此外,這也與一些地方無視民眾訴求,不愿、不會、不習慣與民眾互動有關,態度生硬,缺乏擔當,其結果必然是僵硬執行指令,而沒有考慮政策的效果與社會的關切。也因此,就出現了“菜爛在地里”“土堆封路”等種種亂象。這既損害了民眾利益,也敗壞了地方政府信用,更不符合中央政策的初衷。
防疫是為了讓社會更和諧、讓生活更美好、讓生命更健康。只有時刻保持這個初心,牢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嚴肅問責層層加碼等無視人民權益的行為,才能落實好防疫政策,保證二十條優化措施不動搖不走樣,為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駕護航。
11月29日,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提到,已儲備1000輛保障車輛,組建了市民就醫出行保障車隊,為封控區內的市民提供7×24小時非緊急就醫出行服務。
此外,朝陽區副區長孟銳介紹,有針對性地對部分群體實行免檢,推行“愿檢盡檢”,長期居家老人、每日上網課學生、嬰幼兒等無社會面活動的人員,如果沒有外出需求,可以不參加每日核酸檢測。事實上,不僅是北京,重慶等地也表示,“無疫小區”“無疫社區”不需參加近期三輪全員核酸檢測。
類似這樣的精準之舉,體現了人性的溫暖,政府的擔當,也是對二十條優化措施的生動實踐,更是踐行了一切為了人民的宗旨。防疫是為了人民,而不是防住人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從來不是一句口號,而是對應著實實在在的政策舉措,對應著求真務實的實踐理性,對應著各個層級人性化措施的落地落實。
編輯 / 劉昀昀
校對 / 張彥君
創新驅動 | 武鳴區推動碳酸鈣產業集群化發展
不折不扣落實疫情防控優化措施:加強服務保障 滿足群眾亟需
【央視快評】把“三個堅定不移”落實到疫情防控服務管理細節中
聯防聯控機制權威發布 | 通過一系列舉措推動二十條優化措施落地...
權威解讀·落實優化防控措施從四方面發力
權威解讀:進一步提升防控科學性 精準性 有效性 推進優化措施落...
新京報快評:疫情下,謹防“心理咨詢”淪為“心理忽悠”
人民網評:堅持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實二十條優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