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大棚成致富“聚寶棚”
青海日報 2022-12-07 12:47
時令“小雪”,走進海東市樂都區高廟鎮,廣袤的大地上依舊呈現出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一座座鋁合金鋼架大棚鱗次櫛比佇立,在陽光下閃爍著銀白色光芒;蔬菜運輸車輛正在有序裝載和進行全面消殺;勤勞的菜農忙著采摘,忙并快樂著。 旱地灣村蔬菜大棚內,熱氣夾雜泥土清香撲面而來,個大飽滿、紅綠相間的辣椒惹人喜愛,菜農們忙著采摘辣椒。有的菜農嫻熟地拿著鏟刀采收成熟的蔬菜,之后打捆、裝框,整齊地排成排,等待著運輸車輛的到來,人人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大棚的好處就是一年可以種植好幾茬,春季通過育苗、賣苗增收,每座大棚收入可達2萬元。現在我又通過種植韭菜、香菜、辣椒、西紅柿等蔬菜來提高收入,除去成本,一年下來收入還是很可觀的。”90后種植戶蒲慶平高興地說。 在田間地頭,區、鎮兩級的宣講員利用菜農們休息的間隙,開展了一場“沉浸式”宣講,他們用鄉音傳遞“黨音”,把“書面語”變成“家常話”,讓黨的二十大精神走進田間地頭、走進群眾心田,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鼓足干勁、凝聚共識,早日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智慧和力量。 在旱地灣村的村道上,一輛輛運輸車輛穿行大棚外,并在指定位置裝車。看到村民們的蔬菜賣了出去,旱地灣村黨支部書記李孝業臉上露出了喜悅的笑容。 “我們村上共有960座大棚,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大棚,收入也主要靠大棚。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們村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蔬菜滯銷情況,經過高廟鎮黨委政府溝通協調,積極搭建銷售平臺,多方幫菜農解決銷路,目前,我們村上的韭菜基本銷售完了。”李孝業說道。 從寧靜祥和的村莊,到生機勃勃的蔬菜大棚……初冬暖陽里,最澎湃的激情在基層奔涌。 “這幾年我們村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農村人居環境發生了由表及里、由量到質的轉變,農村道路越來越寬,環境面貌越來越整潔,隨著村莊顏值的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顯著增強。”旱地灣村一位老黨員說:“黨的二十大開幕會那天,村上還組織集中觀看學習了黨的二十大報告,有黨的領航掌舵,我堅信我們國家會更加強大,人民會更加幸福。”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優先’二字,意味著國家今后將出臺更多惠農政策,助力鄉村產業發展,咱們今后的前景會越來越廣闊。”旱地灣村黨支部書記李孝業高興得合不攏嘴。 大棚里的樂都長辣椒。陳俊 樂組 李迎霞 攝 近年來,高廟鎮因地制宜,堅持將果蔬產業擺在農業產業主導地位,結合鄉村旅游建設,大力發展設施蔬菜和特色林果采摘產業,讓設施蔬菜和林果成為老百姓增收致富的“聚寶棚”。 今年以來,高廟鎮錨定“大棚產業”目標,積極爭取項目,在段堡子村、新盛村新建深冬溫室大棚41座,目前大棚施工建設正緊鑼密鼓進行,各項施工進展迅速,成片蔬菜大棚整齊劃一,預計2023年1月將實現首輪蔬菜種植。項目建成后將帶動項目村近80人就近務工就業,每座蔬菜大棚年收益達8萬元,純收入5萬元。 “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新時代農村幸福美好生活繪就了幸福藍圖,在今后的發展中,高廟鎮將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以特色優勢產業為抓手,不斷壯大‘大棚經濟’,把溫棚果蔬產業逐步向科學化種植、規模化發展、產業化經營,讓群眾的腰包更充實,日子更紅火,走出一條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之路。”樂都區高廟鎮鎮長王泰青說。 站在新起點,面向新未來,高廟鎮的黨員干部群眾表示,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堅定信心跟黨走,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行,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和智慧把黨的二十大重大決策部署付諸于行動、見之于成效,讓宏偉藍圖變成“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