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文明網 2022-12-08 03:13
近年來,濰坊諸城市緊緊圍繞深化拓展、創新提升“諸城模式”,堅持問題導向,突出主攻方向,強化典型帶動,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抓手,以擔當抓好落實,以實干展現作為,努力打造村容整潔、環境優美、生態良好、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
瞄定重點,全力推進工作落實
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穩妥分類推進農村改廁。統一實施改廁數量達12萬余戶,除常年在外戶自愿放棄改廁外,其余農戶全部普及衛生廁所。實現農村糞污無害化資源化。通過糞污發酵、糞液制作有機肥、建設沼氣池等多種方式對廁所糞污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投資1億元建設全省最大的沼氣生產企業,年處理秸稈3.5萬噸,糞污20萬噸,年產沼氣1095萬立方。完善17處管護服務站日常運行,規范管理24處糞污中轉站。因地制宜提升農村改廁質量。對全市12萬余戶改廁戶建立管護制度和檔案材料,實行一社區一維護中心制度,共建設204處社區服務站,實現有專人負責、有足夠配件、有運營管理制度、有維護維修記錄“四項標配”。依托城鄉環衛一體化體系,建立農廁管護服務站17處,建設糞污中轉站24處、購置車輛55臺,配備人員246人,每年為改廁戶提供兩次免費糞污抽運服務,并負責廁具的維修工作。有效推進生活污水治理。科學實施污水處理技術模式。探索實施農村生活污水進管網、建污水站、建濕地等5種治理模式。分區分類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編制《諸城市村鎮污水治理專項規劃》《諸城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實施方案》,累計完成518個村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其中省級重點農村環境整治村莊全部達到優秀標準。堅決杜絕農村黑臭水體。完成治理的村莊內,至少60%以上的農戶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收集,應治盡治,沒有糞污直排、污水橫流、不產生黑臭水體。著力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運和處置利用體系。對農村生活垃圾實行統一收集處理,建設大型垃圾焚燒發電站2處。在17處鎮街區開展城鄉環衛一體化管理示范村創建活動,累計通過驗收的標準化管理村868個。探索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積極穩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結合我市實際,確定城區4個居民小區、19個公共機構單位及農村15個村居進行垃圾分類試點示范創建。穩步推動村容村貌整體提升。提升村莊公共環境。通過弱電整理、殘垣斷壁和廢棄宅基地的規范治理、亂搭亂建的拆除行動等,進一步優化村莊公共環境。全市共排查出殘垣斷壁和荒蕪宅基地3000多處,通過發展光伏發電、栽植綠化苗木、整理修繕等方式,現已整治2200余處。開展鄉村風貌提升工作。強化示范帶動作用,以點帶面推進村莊特色風貌改造。皇華鎮相家溝村通過其獨特的地理文化優勢,打造成為閑適雅趣、詩意畫境的新時代美麗田園鄉野村居。積極開展“美麗庭院”創建。創建美麗庭院示范戶29000余戶,市婦聯與濰坊市生態環境局諸城分局聯合開展“綠色美麗庭院”創建行動,以“清潔、綠色、健康、文明”為宗旨,在提高美麗庭院創建率和創建質量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美麗庭院創建內容和創建內涵。
協調聯動,凝聚最大工作合力
提高政治站位,狠抓工作落實。實行市級領導班子成員和部門單位包靠制度,市委書記帶頭,市級領導班子成員每人包靠一個鎮街區。“下最大決心、用最大氣力、付最大代價”,徹底整治農村人居環境臟亂差問題,對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不力的,嚴肅問責相關責任人。部門協調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部門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組織部門會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選取各單位內精英力量組成17個人居環境督查組,分別包靠相關的鎮街區,負責督促和指導各鎮街區工作,在全市形成黨委政府部門包靠、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定期督查點評,督促問題整改。堅持每天對鎮街區開展問題督查,發現問題及時通報,并要求在規定時限內整改。堅持每月一次工作督查點評,并根據工作需要實行不定期的集中督查。在日常督查中,對問題網格及時通報,2022年通報較好網格25個、問題網格46個、給予99個網格黃牌警示管理,促進問題整改,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組織相關職能部門開展4次月度點評,以“四不兩直”的方式對17處鎮街區進行現場點評、打分,編發工作簡報3期,對部分落后村莊進行黃牌警示管理,有效地調動了鎮街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積極性。
長效常治,推動工作做實走深
建規立制,有序推進工作。制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實施方案》,全面推行街巷長制、門前六包制、衛生合格證制、考核激勵制“四制”管理,調動群眾自治力量,在長效機制管理的上尋求突破。健全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管護機制,在垃圾治理、廁所后續管護服務等工作建立起政府主導、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的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管護機制,保障各項工作落實。借勢借力,發動群眾全面參與。加大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宣傳力度,廣泛發動全民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開展美麗庭院、衛生合格戶、優秀街巷長等創建活動,激發群眾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積極性和自覺性。2019年,采取市里財政補一點、鎮街區撥一點、村里能人出一點、農民群眾捐一點等方式,籌措資金11億元,硬化村內道路1005萬平方米,實現“戶戶通”全覆蓋,成為全省最早全面完成“戶戶通”的縣級市。抓點帶面,創建各級美麗鄉村。扎實開展省級美麗鄉村建設,全面提高美麗鄉村建設的科學化、標準化水平,分類推進村莊建設,打造生產美、生態美、生活美,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鄉村,帶動全市美麗鄉村建設水平不斷提升。截至目前,共創建各具特色的省級美麗鄉村27個,濰坊市級美麗鄉村188個,諸城市級美麗鄉村523個。全市美麗鄉村覆蓋率達到60%,進一步提升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水平。
芮城菊花 鄉村振興新引擎
還原本村本鄉本土風貌 尊重老人老村老手藝人 一條非遺長街繪出鄉...
[江蘇]昆山市農機部門“三個強化”全力保障秋收秋種
天祝:秀美宜居展幸福畫卷
鄉村新景入畫來|天祝縣朱岔村:人居環境嬗變 繪就鄉村新景
天祝:鄉村建設扮靚鄉村“顏值”
天祝:“以水為重”深入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
蘇州多措并舉保障“三秋”機械化生產有序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