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香融安 2022-12-08 10:54
作者系融安縣委副書記、縣長 于福堅

一江碧水千里流淌,兩岸百姓幸福安康。近年來,融安縣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相繼出臺了生態建設方面的系列文件,不斷織牢織密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網,強化生態文明陣地建設,推動生態文明建設邁出新步伐。
建立底線制度控源頭
融安縣堅持“生態立縣”綠色發展理念,將堅守生態底線作為立足點,把建立底線制度作為關鍵點,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堅持源頭防控,在嚴格堅持污染防控制度的基礎上,夯實底線制度,建立并落實“三線一單”環境管理機制,用“線”管住空間布局、用“單”規范發展行為,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分區的精細化管理。
在編制《融安縣國土空間總體規(2020—2035年)》時,統籌“三線三區”,實現“多規合一”,將三條控制線納入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以一張底圖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底線管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面積50725.76公頃,占全縣國土面積的17.5%,為守住生態底線劃定綠色標尺。
健全監管制度管過程
融安縣通過建立“河長制”“湖長制”,強化水環境監管與治理,以“河長制”為工作核心,形成“河長+檢察長”“河長+警長”協作機制,達到“河長治”,實現連續兩年地表水水質全國排名前列;設置縣、鄉、村三級河長共275名,自2020年以來,三級河長累計巡河3.9萬人次,整治河湖“四亂”問題77個,推動4條美麗幸福河湖建設,推動了“河長制”工作“有名”向“有實”轉變.落實“河長+檢察長”工作以來,推動保護水資源生態環境公益訴訟案共15件,并首創非法捕撈水產品破壞生態資源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訴前和解公開聽證會工作模式。
通過建立“林長制”,加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有力推進了國土綠化,全縣林地面積為233378.95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79.83%,實現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責有人擔的森林資源監管工作格局。在此基礎上延伸建立“林長+檢察長”協作監管機制,強化珍貴野生林木保護工作,開展野生紅豆杉、羅漢松群落調查,將230余株野生紅豆杉和3株野生羅漢松集中分布區劃入融安縣三鎖鳥類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加以保護。
通過建立“田長制”,牢牢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和糧食安全底線。融安縣通過全面推行以“田長制”為核心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保有耕地面積20967.69公頃。嚴格用途管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耕地“非糧化”,從嚴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占用耕地或改變耕地行為。通過建立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強化生態環境協調監管。融安縣印發《融安縣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明確了45個部門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和任務要求,推動了28個生態環境領域事項專項審計問題整改。
完善責任制度守責任
生態環境保護關鍵在壓實責任、落實責任。融安縣通過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依靠人、管住人,擰緊縣、鄉鎮、部門、企業的責任鏈條,打通責任落地“最后一公里”。
發揮責任規制功能,完善生態環境破壞的刑事、行政、民事責任追究制度;拓寬責任主體制度,實行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制度,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上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在生態環境部門、紀檢監察部門、組織人事部門和公安司法機關之間建立統一的責任追究協作機制,完善《融安縣黨政領導干部環境保護過錯問責暫行辦法》等責任追究制度;實行責任考評制度,把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納入考核指標,落實《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規定》。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美麗融安、生態融安、宜居融安的生態底色,少不了關鍵的綠色,建設融安生態文明陣地、高地,少不了牢密的制度保障,只有建立健全底線、監管、責任制度,并將各項生態環境保護制度與措施落地落細,控住源頭、管住過程、守住責任,筑牢生態保護“立體防線”,生態環境治理才不會“走過場”,融安天更藍、水更清、土更凈、山更綠的生態畫卷才能越繪越美,才能讓優良的生態環境成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長點。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敦煌市原長城加油站將變身街頭花園
丘北雙龍營:綠美“文明村鎮”建設持續推進
【生態文明】驚喜!再次拍到金錢豹下山“遛達”
創城進行時 創建文明城市,你我都不是旁觀者!
農業農村部: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 到2025年建設國家級海洋牧場...
【新聞資訊】李永輝深入部分鄉鎮調研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情況
魏后凱:以農業現代化助力農業強國建設
擼起袖子加油干 風雨無阻向前行沽源縣持續走好綠色發展生態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