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 2022-12-09 12:10
湘潭用占全省3.5%的耕地如何產出了全省4%的糧食?
今年以來,湘潭市在全域范圍內推廣糧食生產“統分結合”模式。“統”,即統一流轉、統一經營、統一服務;“分”,即分片管理、分層核算、分類受益。該模式把一家一戶干不了、干著不合算的事統起來,把統起來干不好、干著不經濟的事分下去,有利于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
在湘潭縣分水鄉分水村,該村通過采取“三統一分”的模式(“統分結合”模式之一),讓耕種成本下降,畝產效益、農戶收入均得到大幅提升。
分水村位于湘潭縣西南邊陲,距離縣城70余公里,總面積8.7平方公里,轄48個村民小組,有998戶4326人,全村耕地面積3900余畝。近年來,隨著村民就業多元化,青壯年勞動力基本外出,村里“誰來種田”“怎樣種田有效益”等問題日益凸顯。去年,村“兩委”按照鄉黨委政府安排部署,廣泛征求村民意見建議,積極借鑒周邊規模種糧主體經驗成果,由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牽頭,創新推出“統一農機和技術服務、統一農資供應、統一回收利用秸稈,農戶分散經營管理受益”(即三統一分)辦法,組織農戶進行糧食生產。其中,農機和技術服務費用由合作社承擔,種子和農資統一采購、農戶據實付費,秸稈歸合作社收集處理。一年下來,300余戶村民加入合作社,共計種植雙季稻約2000畝,遠遠超過上級下達的任務。種糧農戶畝均收益約1200元,較往年增收約500元。同時,村集體也增收18萬多元。
今年,分水村入社農戶總數不變,但雙季稻面積增加到2600畝,“三統一分”運作模式稍有更新,農戶種糧積極性持續高漲,整體效益更好。其中,農戶種植雙季稻每畝增收670元左右,村集體全年經營性收入有望突破30萬元。
經過兩年摸索實踐,“三統一分”給分水村帶來了“一轉三增”的明顯效果。“一轉”是促進村級組織由自治組織向經濟組織的深度轉變,起到了匯聚民智、振奮民心、凝聚民力的良好作用,為解決千家萬戶“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融合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三增”則是農戶增效、集體增收、抗風險能力增強。
在分水村的示范引領下,分水鄉其他14個村也因地制宜試行糧食生產“三統一分”類似模式,大沖垅、曉沖、石橋等村成效相對突出。其中,曉沖村耕地總面積1600余畝,今年村集體經濟合作社統一流轉1073畝,依托種糧大戶方議糧進行生產經營,成本開支和利益分紅村集體均占51%,但不參與田間管理、產品銷售等具體事務,全部由方議糧組織其他村民采取“統分結合”模式進行生產和營銷。從目前的早晚稻、秸稈回收等收益情況看,實現了村集體、種糧大戶和農戶三方共贏的目標,其中村集體可增收10余萬元。
目前,“三統一分”模式已被列入全市重點推介的糧食生產“統分結合”8種典型模式之一。分水鄉有關負責人表示,該鄉在總結分水村試點經驗成果的基礎上,賦予“黨建+”“積分制”等新動能,讓越來越多的村推廣實施。鄉、村兩級將進一步完善“三統一分”實施方案,并把它的內涵延伸到畜禽、水產養殖,蔬菜、湘蓮、中藥材種植等產業,力爭將這個模式打造成全鄉增收興農的品牌。
高碑店市:科學養殖助農增收近億元
[浙江]江山市積極探索培訓新途徑,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消費幫扶·助農增收”——縣委辦在行動
重慶科技“甘霖”滋潤柑橘保樹穩產促增收
加強茶園冬種冬管 促進來年增產增收
千城百縣看中國|河北高碑店:傳統釀醋助農增收
河北邱縣:?讓特色農產品富農增收
[云南]南華:芭蕉芋成增收“銀粉粉”